中國成為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頭幾周的一個主要政策議題,在他迄今為止簽署的80多項行政命令和關鍵行動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涉及中國。
川普政府已採取多項行動,包括對中加徵10%的關稅。美國政府指責中國不願幫助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而實施了這一關稅措施。這些行動揭示了新一屆美國政府將在哪些領域尋求對中施壓。川普尚未闡明他應對這個美國最大競爭對手的更全面戰略,以及他是從意識形態角度還是從交易的角度看待這種競爭關係。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川普的行動表明,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的利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美國優先」的貿易秩序可能會剝奪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某些優惠待遇。其他措施則更間接地針對中國,例如關於非法移民、能源生產、數位金融、軍事準備甚至對外援助的命令。
一大問題是,川普是否認同其前任以及華盛頓大部分人的觀點,即美中競爭是一場歷史性的較量,還是他打算以更狹隘的方式界定這種關係,像他第一任期內那樣再度關注貿易失衡問題。
正如華盛頓智庫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季辛吉中美研究所(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所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在最近一次會議上所說:「川普政府真的認為這是一場緊迫的劃時代競爭嗎?」
拜登(Joe Biden)政府將中國視為美國在軍事、經濟、意識形態和技術領域的頭號挑戰者,並把與中國的大國競爭視為民主與威權主義的對決。這種情緒部分建立在川普第一屆政府後期出現的鷹派立場之上,當時新冠疫情導致美中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流產。
川普迄今為止的行動尚未明確顯示他是否打算在拜登政府阻止中國產業獲得美國核心技術而所做努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但川普表達了希望儘快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的意願,這顯然背離了拜登政府的戰略,後者傾向於限制與中方的直接接觸,而是拉攏盟友,在軍事、貿易和外交方面聯合應對中國。
與川普團隊交談過的人士表示,中國是本屆政府的次要考慮因素,事實上,針對墨西哥、加拿大、格陵蘭島和巴拿馬的計劃才是川普最引人注目的行動。
「在本屆政府執政初期,中國的問題已被擱置或淡化處理,這為美中之間取得進展提供了可能性,」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名譽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表示。她認為川普正在為與北京方面達成交易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