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軍工複合體」對美國軍控政策的影響

2025-02-06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美國軍工複合體影響著美國軍控政策,圖為美國航空業巨擘波音公司。(美聯社)

作者認為,美國軍工複合體影響著美國軍控政策,圖為美國航空業巨擘波音公司。(美聯社)

什麼是軍工複合體?

要界定什麼是軍工複合體,可以從第34任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在西元1961年的《告別演說》來探討 ---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強大的軍事組織和巨大的軍火工業的聯姻是美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新現象,在每一個城市、每個州的議事機構、聯邦政府的每個辦公室都能感受到它的總體影響———經濟方面的、政治方面的, 甚至是精神方面的。我們認識到這種發展具有不可避免的需求。然而,我們不可以不去理解它的重大影響……在政府各部門,我們必須防備軍工複合體獲得無法證明是正當的影響力。不管尋求與否。

透過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告別演說可以得知,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概念慢慢浮出檯面,而要真正界定何謂軍工複合體,可以從以下概念來知悉:

一、軍工複合體被視為國家和工業界既得利益的聯盟

根據資料可以得知,在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告別演說後,社會科學家提出了軍工複合體的概念,其被視為國家和工業界既得利益的聯盟,這可能導致做出符合聯盟成員利益而不一定符合國家安全利益的決策。這個聯盟擴大到不僅包括軍事機構和軍火工業內部的利益,還包括政治機構內部的利益。

任何關於軍工綜合體的理論的核心都是存在一個強大的國防工業基地,既得利益者可以圍繞它凝聚起來。Smith 所描述的自由主義或制度化方法,取決於 MIC 的性質,即由相互衝突的利益集團和機構聯繫組成。MIC成為一個自我生成的結構(代理),它體現了社會中各個群體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團的力量及其對資源的競爭導致了軍費開支的內部壓力,而外部威脅往往被誇大以提供必要的理由。這導致 MIC 給社會其他部分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並對民用部門產生了不利影響。它排擠了民用資源,參與其中的公司形成了一種文化,導致效率低下和浪費,並且越來越依賴國防合同,因為它們在民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越來越弱。

二、美國武裝部隊和國防部 (DOD) 與國防公司和國防工業之間的關係

美國軍工複合體 (MIC) 一詞指的是美國武裝部隊和國防部 (DOD) 與國防公司和國防工業之間的關係。儘管國防工業由獲得大部分採購資金的私營公司組成,但由於軍方對武器系統設計有很大的影響力,國防工業在美國軍工複合體中仍是次要的合作夥伴。更具體地說,由於軍方控制了武器系統設計的技術要求,因此軍方在美國軍工複合體中佔據主導地位。國防工業主要回應軍方的願望,儘管這些願望中有些可能是由承包商或外部利益團體事先灌輸的。

儘管國防公司參與設定需求、啟動採購計畫和確保預算撥款,但它們對軍工複合體的影響力被誇大了。美國軍工複合體的一個關鍵機構特徵是依賴私營公司進行工程設計。這種依賴並非普遍存在,美國海軍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外。然而,它足夠普遍,可以被視為一種普遍現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