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祭出關稅戰,投資人卻沒在怕!市場反應淡定,是否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

2025-02-06 12:00

? 人氣

這次市場對於關稅的反應過於平淡,反而可能釀成隱憂。(美聯社)

這次市場對於關稅的反應過於平淡,反而可能釀成隱憂。(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不到一個月,全球金融市場隨著他的一言一行上沖下洗,有些人認為他在選前高喊的口號只是做做樣子,新一輪貿易戰是個「假議題」。從目前最新事態發展來看,這種觀點或許是對的,但也正因如此,反而可能演變成另一個隱憂:投資人是否低估了關稅問題的嚴重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週稍早,川普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將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但不久之後的劇情峰迴路轉,美國與墨西哥、加拿大握手言和,暫緩實施加徵關稅計畫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市場普遍不擔心關稅政策

實際上,在這份「停戰協議」出爐之前,當天市場的拋售潮也沒有造成劇烈影響,代表人們似乎不怎麼擔心關稅問題。而在宣布短暫停戰後,許多公司股價都有所回升:例如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他們主要在墨西哥生產汽車並銷往美國,是川普關稅政策首當其衝的一群,兩家公司股價後來分別上漲了2.73%和1.40%。另外,加拿大幣和墨西哥披索兌美元匯率雙雙回升,標普500指數相較於上週末的變化也不大。

凡此種種,驗證了華爾街樂觀主義者的觀點,他們一直認為,川普對於中國以外的國家的關稅威脅只是種談判策略,讓對方在非法移民、毒品走私等問題上讓步才是真正目的。

這也是金融市場普遍持有的看法,例如從去年11月大選以來,墨西哥披索的表現不比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差;即便面臨川普揚言將對歐盟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威脅,歐洲Stoxx 600指數今年以來仍然上漲了5.6%。

一般而言,川普的談判策略確實常以「先發制人」為主。例如上個月,哥倫比亞為了避免關稅和經濟制裁,同意遣返移民,情況和這次相當類似。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盲目相信這種策略一定會奏效,背後風險不容小覷。

《華爾街日報》原文:市場是否低估了關稅問題的影響?

情況比八年前還複雜

川普目前的保護主義政策,明顯比第一任期時還要激進。當時,他主要針對不公平貿易行為和國家安全等問題,主要對中國施加關稅,管制也僅限於鋼鐵、鋁和家電等特定商品與產業。

另外,關稅是逐步實施的,讓企業保有調整的時間,例如2019年全球製造業由於物價、供應鏈波動影響,受到不小的衝擊,但前一年事先囤積的庫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緩衝。

然而這一次,如果這些國家拒絕讓步,美國實際關稅稅率可能會飆升至1930年代以來最高,不只會打擊美國國內經濟、推高通膨,還可能破壞全球供應鏈。更糟糕的是,倘若美國對擁有堅實民主制度的長期盟友施壓,情況可能會比中國還棘手,因為這些國家的民選領袖大多不會輕易讓步,談判走向將變得更難預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