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中專欄】養樂多23年來首度漲價,日幣貶值到底是誰佔了便宜?

2015-06-10 11:26

? 人氣

並非所有產業都能靠日幣貶值而賺錢(圖/tomoki takahashi@flickr)

並非所有產業都能靠日幣貶值而賺錢(圖/tomoki takahashi@flickr)

日幣像坐雲霄飛車似的下跌,對哈日族來說可是樂翻了。就算不知道何時會出國也無所謂,反正先把日幣換起來準沒錯,已成了許多人的新生活運動。反觀日本,雖然日幣大跌對日本出口貿易也是利多,但對國內一般人的生活,或靠進口貿易生存的企業來說,頭上的烏雲卻是愈來愈厚重。

日幣低,外國觀光客大增,在觀光收益的層面上確實有很大的幫助。經營王子飯店系列的西武集團公關室表示,以今年四月櫻花季節來看,飯店的住宿率在今年四月櫻花季,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三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並非所有產業都能靠日幣貶值而賺錢。日幣跌幅的停損點不知到那裡,已開始在國內形成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日幣貶值對日本國內生活與產業來說,主要的利弊是什麼呢?好處是出口貿易因成本降低而變得更有競爭力;賺外幣的日本企業把資金轉回日本國內時,換算成日幣賺得更多;以及外國觀光客大增。壞處則是燃料、原料進口的費用增加,美金定價縱使沒變,現在卻要花更多日幣去買;麵包、乳製品等民生食材大多仰賴進口,增加了家計的負擔;另外還有對日本人來說,出國旅遊也變貴了。

境外企業、進口公司苦哈哈

對於像是出口導向的日本汽車產業,以及相關的零件商,主要的市場在於外銷,故因日幣貶值的匯差關係,業績大幅上漲。然而,要是像SONY把生產線移到海外的企業來說,則完全毫無賺頭。廠在國外,支出以外幣來計算,最後換算成日幣的損失就愈來愈大。SONY電視機和行動電話部門的公關坦言:「只要日幣每下跌1日圓,總營業利益就可能損失70億日圓。」

(圖/張維中提供)
進口公司損失愈來愈大(圖/張維中提供)

專門做進口生意為主的企業也苦哈哈。素來有「服飾業模範生」之美譽的United Arrow以進口品牌的「選貨店」打下江山,五月發表2014年度業績報告,營業額比前期短少16.8%,減少了近113億日圓。此窘狀被財經媒體《東洋經濟》撰文評斷為「失速的United Arrow」。主要就是因為進口服飾的成本增加了,起初公司自行吸收價差,但後來實在不得不漲價後,卻嚴重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近年來,日本年輕人原本已有減少衣物開銷的傾向,如今因為日幣匯率導致漲價,讓此情況更為雪上加霜。

(圖/張維中提供)
日本民眾消費緊縮的情形雪上加霜(圖/張維中提供)

痛擊中小企業與一般家庭生計

日本有太多東西,無論是吃的或用的,都有超乎想像的比例依賴進口原材料。海外進口的原材料價格高騰之後,對不做出口貿易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痛擊。如造紙業仰賴進口國外的木材作為原料,大王製紙就表示,日幣不斷跌,年度預算就一直超支。目前是盡可能的讓公司來吸收虧損,但接下來若不漲價恐怕就很能熬下去。中型企業還可以撐一下,至於有更多的小企業,可說是沒有本錢把虧損轉嫁到售價的。一旦想要漲價,訂單就會往售價低規模大的公司跑了。

民生食材的漲價,直接衝擊到收支生計,對於天天生活而非旅行的日本居民而言,感受更為明顯。像是養樂多在相隔23年後,首次宣布漲價;山崎麵包原本以售價不變,份量減少作為因應之道,但最終無法彌補匯差的損失,決定從七月起,168種產品全面漲價;牛丼店SUKIYA的牛肉來自國外,日前已經定價291日圓的牛丼漲為350日圓。

(圖/張維中提供)
SUKIYA的牛丼也漲價了(圖/張維中提供)

日幣貶值物價上漲,而薪水卻沒增值,民生開銷變得愈來愈吃緊。但不少日本人也質疑,這些號稱因為進口成本增加而漲價的企業,到底孰真孰假?趁著日幣貶值美金升值,搭順風車而漲價,可是當日幣升值時倒也沒聽過幾間公司宣布降價。總而言之,基層的消費者只能被左右,永遠是輸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