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賴清德缺乏民主ABC 縱容柯建銘焦土抗爭

2024-05-24 06:20

? 人氣

柯建銘拿國會改革當焦土抗爭的戰場,賴清德新政府才就任就欠缺好的朝野溝通氣氛。(資料照,顏麟宇攝)

柯建銘拿國會改革當焦土抗爭的戰場,賴清德新政府才就任就欠缺好的朝野溝通氣氛。(資料照,顏麟宇攝)

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的做法是不是賴清德總統的想法?這是過去四個月懸於政壇的巨大問號,當賴清德就職隔日,民進黨綁著「民主已死」的白布條,繼續國會改革法案的焦土抗爭,這個問號成了台灣民主的巨大笑話;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有感而發感慨,「民主政治有其邏輯,就算少數執政,也一定要努力形成多數,這是民主政治ABC。」許信良的感慨,讓這個笑話又成了另一個問號:賴清德到底具不具備民主ABC?這個問題繞一圈又回到原點:柯建銘的策略是賴清德的立場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講究邏輯,但意識形態不講究邏輯

政治講究邏輯,但意識形態是不講究邏輯的。擁有多由席次的在野政黨選擇國會改革法案做為新政府就任前的主戰場,有其邏輯,其用意無非強化國會監督制衡職能,阻絕少數總統行政權獨大,某種程度也是對新政府的善意,避免在政府交替的過渡期干擾新政策的推出,但是,一開始柯建銘就無意在國會改革上與在野政黨多費唇舌,不論是委員會審查、朝野協商,民進黨就是採取拖延戰術,甚至不惜以人身攻擊方式阻礙議事,院會審查則是場內打架,場外號召群眾,事態發展至此,朝野抗爭幾近至死方休─不讓法案三讀,就算三讀也要釋憲,釋憲沒有結果前,賴清德不會赴立法院國情報告。

民進黨即使動員群眾場外施壓,這場由柯建銘主導的焦土戰役,民進黨也佔不到上風,理由很簡單:第一,在野的主張無一不是民進黨曾經的提案,包括藐視國會;第二,不論中華民國體制是總統制或雙首長制,都沒有限縮國會職權 道理。

前政府官員鄙視國會的態度明確,除了轉任國安會秘書長的前外交部長吳釗燮衝著立委徐巧芯八嗆「你告我藐視國會啊!」轉任民間金控的前衛福部長王必勝,也衝著質疑他當門神爽賺年薪八百萬的立委王鴻薇,臉書發文「我藐視國會了,來告我,我等你!」但前政府官員的態度不等於新政府官員的態度,已經上陣備詢的文化部、環境部等首長,都態度可親甚至明言「不會頂嘴」,對他們而言,沒有人會蠢到才進官場,就因為唇槍舌戰為自己製造施政障礙。

何佩珊換位子就換思考,叫人震驚悲傷

柯建銘前辦公室主任,已經轉任勞動部長的何佩珊是值得一提的另一個典型,她在前政府副秘書長任內,曾怒嗆同黨立委林淑芬「你夠了吧?」林淑芬錯愕反擊,「一個行政院副秘書長能可以對委員說夠了吧?」兩人爭執不休,林淑芬直指,「這是藐視立法院!」這說明,政府官員無視立委,已經到了不分黨派的程度,這不是民主的ABC;但何佩珊無法否認柯建銘曾經提出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的事實。十二年前,她說「現在的國會最大的問題是被壓抑,跟行政院立法局一樣」;十二年後,她說,「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有不同思考。」她還說,看到相關條文在立法院二讀,「感到震驚悲傷。」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