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不為抗爭而抗爭─論國會改革

2024-05-24 05:40

? 人氣

立法院會21日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民進黨全體立委在議場內舉起向日葵象徵太陽花。(陳昱凱攝)

立法院會21日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民進黨全體立委在議場內舉起向日葵象徵太陽花。(陳昱凱攝)

二十一世紀,全球見證民族主義情緒迸發,本國也非例外,川普式的民粹正在撕裂臺灣社 會。2024年的總統立委大選,讓人民看見第三勢力再度崛起,民進黨與非民進黨支持者隔閡 甚重,急著為對方貼標籤,更巴不得找出對方身上一切可以批判的大小事。歷經藍白整合之 敗的政治局勢逐漸分化,新上任的賴政府再度面臨阿扁時期的朝小野大,國會改革遂成為兩 黨鬥爭之核心。憲法學中,廣義的憲法應當涵括各個憲政機關的組織法,而本次國會改革所 涉及的修正案雖然引發爭議,一方面本國總統的權力大,另方面五權分立又將監督權分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會形同橡皮圖章,制衡能力大減。不過,行政權仍然受到立法權牽制,至少在預算審查時 淪落至對國會呼之即來。也因此,國會運作成為政權的第二戰場。 

近日朝野立委因國會改革法案爆發激烈衝突,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繼17日泛綠支持者前赴 立法院外抗議後,又相約21日齊聚立法院外持續進行軟性鬥爭。對於此次反對派勢力的國會 改革的批評,多論其一旦成功,行政官員究竟會因藐視國會罪遭到何種程度的刑事處罰尚未 可知,如何認定虛偽不實與「錯報」、「誤植」即成為重大議題。另個重要爭點在於,立法 權擴大固對質詢有所助益,惟監察權力收縮,立監兩院職權衝突將成未來重要看點,廢考監 的態勢隱隱浮現。 

明確性疑慮固然可採,但決不至上綱到以太陽花之名引發社會動盪與群眾抗爭。除了行政院 覆議、司法院違憲審查外,遭立院決議處罰的各類官員也可訴諸法庭。立法院與監察院的雙 重監察制度如何相互調和,可參國外兩院職權協調作法,況國會調查權僅限於官員虛偽不實 者,對其他彈劾權並無衝突。且逕付二讀本屬立院長期固有慣例,民進黨多數時期以票數輾 壓通過的法案不在少數,當時面對民意的抗爭,又將之置於何處? 

民進黨對於「毀憲亂政」、「多數暴力」的觀點,恕筆者無法苟同。其於國會處於劣勢後, 今擴大戰場、鼓動民團抗爭,官民兩軌操作,把立法院爭議與北京對臺滲透連結,讓堂堂憲 政改革淪為統獨光譜與意識形態的一顆棋子。筆者以為,體制設計之爭的確重要,但社會秩 序的動盪、常規常理的破壞會傷及政治穩定,更消磨人民對現存體制的信任。英國智庫經濟 學人近期發表 Is America dictator-proof? 一文(The Economist, 451, 9.),探討美國獨裁回歸、 民主倒退的可能,也包含美國前總統對於憲政國家改革的想像: 

“A republic, if you can keep it,” Benjamin Franklin is said to have declared when he was asked, on leaving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whether the founders had created a monarchy or a republic. 

我們該如何留下先賢奮鬥下的民主共和?不為抗爭而抗爭,才是民主共和國應有的面貌。群 眾的力量不可小覷,但也同樣需要人們小心使用:共產國家鞏固政權的方式,無非先打輿論 戰、後藉群眾運動推翻體制,假以「革命有理」之名,破壞對體制的尊重,最終往往淪為特 定個人或勢力攫取政治權力之手段已矣。如果近期遊行運動最終演變成暴力抗爭,那在青島 東路即將重現的不會是第二次太陽花運動,而是美國國會山莊暴動。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