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愛台灣」變成一門賺錢的好生意

2024-05-24 06:00

? 人氣

台灣文學館吉祥物「阿龍」疑似抄襲中國繪師「嗷嗚龍寶AoWu」,引起關注。(取自台文館臉書)

台灣文學館吉祥物「阿龍」疑似抄襲中國繪師「嗷嗚龍寶AoWu」,引起關注。(取自台文館臉書)

新政府甫上任,就接連面臨主視覺抄襲的醜聞。本文以已經確定為抄襲的台灣文學館爭議為討論對象。台灣文學館在其舉辦的實境解謎遊戲中使用了一幅名為「阿龍圖像」的主視覺,此圖像卻被發現涉嫌抄襲大陸藝術家的作品「嗷嗚龍寶」,被揭穿後不僅造假掩蓋、館方霸氣相挺,直到所有證據再也無法自圓其說,開始以愛台灣的情感訴求勒索大衆。為什麼筆者認為是勒索?經歷過多少次的民主選舉,台灣主體已經不容質疑,我們台灣人不欠任何人!唯一愛台灣的方式是仔細檢視此事件暴露的問題:文化標案的圖利疑慮及政府採購的透明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起抄襲事件的核心,不僅是一幅圖像的剽竊問題,而是揭示了如何將「愛台灣」的口號轉變成某些企業與個人的利益輸送渠道。台文館的回應和處理方式透露出一貫的傲慢無邏輯:因為我們愛台灣的血統純正,所以我們不會有問題。雖然最終台文館終止了與相關廠商的合作,但這種行為的潛在動機仍值得深究。文化標案應當用於推廣本土文化與藝術,而不是成為少數人圖利的手段!

在進一步評估台灣文學館的標案處理情形時,筆者建議各黨有志之士著手檢視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該館的標案得標廠商,以及這些廠商的背景和得標總額,甚至請專業估價人士從得標金額與實際執行成果之間的落差來檢驗是否存在資金使用不當或過度支付的問題。再者,深入調查台灣文學館標案得標者背景時,更應仔細檢視這些得標者背景與館方高層之間的潛在關係,背後可能涉及長期的利益輸送,尤其是在文化標案中輕易能以「創意無價」來矇混過關,審視因此得標者與館方高層之間的關聯性,可以做為評估標案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的基準之一。此外,標案評選的程序應更為嚴謹和透明,避免因政治色彩或特定團體的利益而影響標案的公正性,筆者認為政府應推動更公開的審查制度與某些程度的民眾參與,確保文化項目標案能夠真正反映接地氣的文化內涵與創新。

台文館風波只是「愛台灣」這門生意的冰山一角,應以此為開端全面審視標案的黑箱作業,杜絕標案成為利益輸送的方便門!相信台灣社會期待新政府實踐反貪腐的改革承諾,各方亦應該重新檢驗那些聲稱代表台灣文化的機構與個人的宣稱與行為之間的落差。當「愛台灣」變成一門生意時,真正愛護台灣的當局及社會大衆都需要更加謹慎檢視,這是政府對公眾資金應負的責任,更是檢視新政府對台灣文化誠信的考驗。

*作者為大學研究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