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雄觀點:沒收民主,國會已死?柯總召愛說笑了

2024-05-24 06:40

? 人氣

立法院會21日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前左)、 幹事長吳思瑤(前右)與民進黨立委表達黨團立場。(柯承惠攝)

立法院會21日繼續處理國會改革法,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前左)、 幹事長吳思瑤(前右)與民進黨立委表達黨團立場。(柯承惠攝)

繼5月17日朝野在立法院爆發激烈衝突,登上國際新聞版面之後,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先於18日偕黨團幹部召開記者會,抨擊立法院長韓國瑜與傅崐萁、黃國昌等人是「歷史罪人」、「聯手賣台」、「沒收民主」、「國會已死」等語,爬上人牆重摔的民進黨立委沈伯洋,也譴責部分國民黨立委不顧他人死活,蓄意傷人。緊接著又在賴清德總統520上任的隔天,率領黨籍立委,頭綁「民主已死」布條在議場裡持續抗爭,並號召數十個公民團體到場聲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當家不鬧事」。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所說的「少數服從多數」言猶在耳,民進黨做為少數執政黨,在國會議事運作上不再佔有表決優勢時,卻無法展現民主風範,依舊寄望能夠像王金平時代一樣,用暴力抗爭來綁架情勒在野黨,實在是一個十足的「鴨霸政黨」。

從2012年到2016年,在國民黨馬英久「完全執政」的四年期間,國會朝野協商無共識的法案,總共有646件,最後完成三讀的僅有40件,佔6.19%。然而到了2016年到2020年,在民進黨蔡英文「完全執政」的四年期間,國會朝野協商無共識的法案,總共有635件,最後完成三讀的卻高達558件,佔87.87%。

同樣都是完全執政,一個6%,一個87%,到底誰是「歷史罪人」,誰讓「國會已死」,一目了然。當國民黨佔多數的時候,沒有共識的法案會擱置討論;當民進黨佔多數的時候,沒有共識的法案就表決輾壓。結果現在民進黨立委跟柯總召居然還有臉指責在野黨「沒收民主」,實在是恬不知恥!

因此綠營說什麼「民主已死」,「議會香港化」,「立法院中共人大化」等,都是自打嘴巴。在蔡英文兩任主政之下,台灣民主早已死了八年,台灣國會也早已成了類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如今藍白合作,撥亂反正,才是讓國會回歸監督本質的「民主常態」。

民進黨完全執政,讓立法院淪為立法局,動輒數兆數千億的重大建設,往往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就逐條表決通過,故才被戲稱「只有民進黨不想過的法案,沒有民進黨過不了的法案。」從前瞻建設,兩兆風電,到攸關人民民生的萊豬進口,民進黨都是利用這種輾壓式的多數民主,遂其所願,使得整個國家淪為一言堂,表面上是民主,骨子裡卻是獨裁。

這種「政治朝鮮化,社會納粹化」的民主退步現象,其罪魁禍首就是國會自我閹割掉監督政府的職責,自甘淪為專政者的橡皮圖章,以致讓掌權的人可以肆無忌憚地酬庸親信,掏空國庫,敗家亂政,胡作非為。

須知任何一個民主國家,國會監督都是必要之惡。民進黨過了八年的好日子,有案就過,有錢就歪,有不可告人就搞機密,有批判政府就關新聞台,有異議者就發動網路出征,這絕非是一個民主國家的常態。所謂人民作主,代議政治,國會議員監督政府,此乃天經地義,至於監督力道,更是寧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柯總召説什麼「沒收民主,國會已死」,只怕是貴人多忘事,忘了自己跟黨過去的「豐功偉績」,失憶愛説笑了!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志雄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