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 製造業重新思考供應鏈布局

2018-09-05 17:28

? 人氣

美中貿易戰的關稅大戰,迫使製造業尋找新生產中心的地點。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右)。(資料照,美聯社)

美中貿易戰的關稅大戰,迫使製造業尋找新生產中心的地點。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右)。(資料照,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中貿易大戰不斷升溫,促使以中國為據點的製造業者及美國客戶重新審視複雜且龐大的供應鏈。這些供應鏈將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緊密綑綁在一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潮牌Steve Madden正將手提包轉移到柬埔寨生產;為知名吸塵器品牌Hoover代工的創科實業公司(Techtronic Industries)將部分生產線轉往越南;Google的硬體代工業者偉創力(Flex)也正在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尋找設置新生產中心的地點。

創科實業行政總裁賈利(Joseph Galli)表示:「未來10年,中國仍是本公司全球製造平台的重要一環,不過我們已加速提高在低成本國家和美國的產能。」創科實業的大部分電動工具都是在中國製造,3/4營收來自在美國販售的Hoovers等品牌產品。

賈利指出:「我們的短期焦點放在越南,以抵銷未來可能在美國遇到的關稅衝擊。」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目前已對總值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工業商品課徵25%關稅,且正考慮對另一批2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品課徵差不多的關稅,以懲罰北京的「不公平貿易措施」,包括強迫轉移技術和竊取智慧財產在內。Google的硬體代工業者偉創力(Flex)也正在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尋找設置新生產中心的地點。

Google因為這一年缺乏推出重量級消費級產品,在美國消費者品牌名聲調查中,從第8名跌到第28名。(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Google的硬體代工業者偉創力(Flex)正在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地,尋找設置新生產中心的地點。 (資料照,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大部份的消費性商品目前都未被列入課稅清單,以減輕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不過製造業和零售業高層擔心,由於北京和華府互不讓步,受影響的產品範圍可能還會擴大。

代表香港150家製造業者的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陳婉珊表示,工廠高層已習慣處理薪資快速上漲、原物料價格上揚等所引發的紛擾;不過因貿易戰而起的不確定性問題影響重大,成為「非常困難」的挑戰。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所代表的150家香港製造商,共在中國聘雇逾100萬人。

陳婉珊表示:「此時製造業該思考如何分散風險、產品應否升級和增加更多附加價值,抑或在其他地區擴充產能。」陳婉珊也是香港利記集團的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商品出口國。不過過去10年來,部分製造業者一方面為了尋求更低廉的工資,一方面也是規避倚賴單一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風險,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孟加拉、柬埔寨和越南等其他開發中國家。

製造業者及他們的美國客戶表示,貿易戰會加劇前述轉移趨勢。

不過除非企業和代工廠、供應商與政府早已有關係,否則很難快速進軍新的開發中市場;這類市場的投資法律通常都不夠明確,勞動和環保標準也相當鬆散。

香港利豐公司(Li & Fung)行政總裁馮裕鈞表示,許多製造業者「極度渴望移出中國」,不過生產線轉移到新國家後,須等1或2年,產能才會穩定。利豐協助沃爾瑪公司(Walmart)、柯爾百貨公司(Kohl's Corp)等美國零售業客戶,向全球各地製造業者採購商品。

工人在中國寧夏同心縣扶貧產業園一家製衣企業製作成衣(新華社)
工人在中國寧夏同心縣扶貧產業園一家製衣企業製作成衣。(資料照,新華社)

關稅大戰,加上美中關係方向的不確定性,讓製造業者深感不安。不過業者表示,中國仍可能維持製造業的優勢地位。

中國服飾製造業因不敵低工資國家而失去部分市占率,但去年的服飾出口仍占全球35%,高於孟加拉的6.5%、越南5.9%和柬埔寨的1.6%。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統計,中國在辦公室和電信設備市場,也擁有類似的優勢地位。

馮裕鈞預測,中國製造業者並不會屈服於市場流失的壓力,而是會以設法強化競爭力來因應,包括引入自動化、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等。

馮裕鈞說:「若你是中國工廠的老闆,我想你不會坐視生意溜走,然後關門大吉;他們(中國製造業者)會開始拿出更好的條件。我想我們並不會看到中國生產能力劇烈下滑。」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