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會自己好嗎?出現肛門癢、大便出血...等4症恐怕已經很嚴重,3大治療方式一次看!

2022-10-18 12:20

? 人氣

痔瘡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你是痔瘡高風險族群嗎? 壓力體質真的是主因?(示意圖/取自photo-ac)

痔瘡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你是痔瘡高風險族群嗎? 壓力體質真的是主因?(示意圖/取自photo-ac)

痔瘡是什麼疾病? 內痔外痔怎麼分?痔瘡是在肛門口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上方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下方到肛門口外則稱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稱作「混合痔」,大部份的痔瘡屬於混合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痔瘡被認為是人體的「肛門軟墊」,能維持肛門張力,幫助肛門口密封,好發於右前、右後、左側三個位置。當肛門周圍面臨壓力時,例如久坐導致肛門直腸內壓力上升,就可能導致肛門軟墊的結締組織彈性疲軟,組織過度增生並向外滑出,嚴重的內痔脫垂甚至會掉出肛門外。

(圖/潮健康提供)
痔瘡被認為是人體的「肛門軟墊」,能維持肛門張力,幫助肛門口密封,好發於右前、右後、左側三個位置。 (圖/潮健康提供)

痔瘡高風險族群?壓力體質是主因?

「腹腔內壓力」及「體質」是造成痔瘡的主要原因,現代人多處於緊張忙碌的生活,加上飲食習慣改變、排便不順,都是痔瘡發生率增加的原因。根據統計,國人痔瘡盛行率推估可能高達3成,尤其是45~55歲族群更容易發生。

另外,需要久坐久站的工作型態、懷孕、以及排便習慣不良過度用力,刺激性食物、纖維攝取量過少等等,容易增加腹內壓的因素,都被認為與痔瘡發生有關。

(圖/潮健康提供)
現代人多處於緊張忙碌的生活,加上飲食習慣改變、排便不順,都是痔瘡發生率增加的原因。 (圖/潮健康提供)

痔瘡有哪些症狀?流血肛痛別強忍?

流血、肛門疼痛、痔瘡脫垂、肛門搔癢是痔瘡最常見的四大症狀。一般說來,內痔不會有明顯疼痛,最常見的內痔症狀是流血、痔瘡脫垂,在排便前、後都可能會出現鮮紅的血跡,且不會與大便混合。

極少數情況下,內痔破裂的慢性失血還可能引發貧血。另外,肛門周圍搔癢、滲便也可能是痔瘡引起,甚至可能造成輕微的大便失禁,或是肛門附近滲出黏液及分泌物,導致肛門會有潮濕感或飽脹感。

與內痔相比,外痔血栓更為常見,而且可能因為鬱結血塊造成血栓,這種「血栓性痔瘡」是最常引起肛門疼痛的外痔,不只會造成急性疼痛,並有可以明顯觸摸的「腫塊」,破裂時還會不斷流血。

(圖/潮健康提供)
當發生血便、肛門搔癢或急性肛門疼痛時,必須排除可能的其他原因如肛裂、潰瘍、息肉、惡性腫瘤等。 (圖/潮健康提供)

痔瘡診斷與分期?推不回去表示已脫垂?

當發生血便、肛門搔癢或急性肛門疼痛時,必須排除可能的其他原因如肛裂、潰瘍、息肉、惡性腫瘤等。或者痔瘡已經脫垂在肛門外面,可以直接目視診斷。通常血栓形成的痔瘡觸診時非常疼痛,也可能需要用肛門鏡、內診輔助判斷。一般而言,內痔依嚴重程度分為四級:

第一度:痔瘡組織增生於肛門內,並未脫垂。

第二度:痔瘡組織增生,排便時會突出於肛門外,排便後可自行縮回。

第三度:排便時痔瘡會突出於肛門外,無法自行縮回,需用手推回。

第四度:痔瘡完全脫出無法縮回,推不回去。

(圖/潮健康提供)
痔瘡手術後肛門清潔衛生建議以坐浴為主,或者使用護墊幫助吸收滲血。 (圖/潮健康提供)

痔瘡的治療方式?一定需要開刀嗎?

藥物治療:痔瘡藥膏、塞劑、口服藥(軟便藥及消炎止痛藥),第一度內痔偶爾出血沒有脫垂者可用肛門塞劑,第二度到第三度內痔視縮回的情況,也可考慮使用塞劑治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