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不堪「一擊」的台灣國安思維

2022-10-18 07:10

? 人氣

中共無人機越中線,成為邱國正改變「第一擊」定義的引線。圖為烈嶼官兵反制中國無人機侵擾。圖為國軍官兵操作T-91步槍。(軍聞社提供)

中共無人機越中線,成為邱國正改變「第一擊」定義的引線。圖為烈嶼官兵反制中國無人機侵擾。圖為國軍官兵操作T-91步槍。(軍聞社提供)

一,什麽是「第一擊」?

台灣的政客有碩博士的很多,但是長年學術風氣敗壞的結果,大部分只會瞎抄論文(老師抄學生是另個問題)。一般而言,談論柴米油鹽的民生,已是捉襟見肘,力有未逮,遑論國安軍事,國際大勢。只要聽聽某部長「…我是(本土)國際法博士」的口頭禪(當然,洋博士也不是品質保證),但發言經常荒腔走板可知。事涉國際戰略,與夫核子戰爭,那當然更沒有任何期待其判斷精準的可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最近在台灣國安辯論裡鬧得風風雨雨,使人口瞪目呆的,莫過於邱國正部長在國會殿堂有關什麽是中共對台灣「第一擊」的定義,以及雖是沒有直接參與定義,卻似乎沿着定義,強調七分政治的陳明通局長。「第一擊」不是什麽花俏語言,而是核子戰爭戰略裡的一個技術用語。核戰之外,大可用:「第一槍」,「第一炮」,「第一步」,甚至「視同宣戰」

那麽,什麽是「第一擊」?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第一擊」(first strike),又稱之為先下手為強的「預襲」(preventive strike),是對敵方核子能力做有效的攻擊,通常是催毀敵方核子武器及武器發射或投擲設施,使其無法還擊。但是,如果對方有承受「第一擊」的能力,在被核子突襲之後,還有核子反擊的所謂「第二擊」的能力殘存,而能夠發動受到敵方「第一擊」後的「第二擊」的核子反擊,那麽,雙方都會在核子交戰中完全毀滅。這就是冷戰時期美蘇雙方都擁有大量核武器造成兩方都不敢輕舉妄動的所謂「恐怖平衡」(balance of terror)或「雙方必然同時毀滅」(MAD)的類「和平」均衡。由於核子武器毀滅性的破壞力,甚至是可能擴大和導向核子衝突,連不含使用核武的傳統軍事衝突,都必須三思而後行。尤其是武力衝突的一方或雙方都擁有核武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是任何受過正式嚴格國際關係或國際政治訓練,最粗淺的基本觀念和常識。

二,國會殿堂的大烏龍

2022年10月4日,立法委員詢問邱部長,「第一擊」的概念,是否不一定是敵方發射飛彈、砲彈,若以戰機進入領空是否也算第一擊?邱國正回應,「對,沒有錯」。立委再問:這是否是指動作本身,而非只限於彈藥發射?邱國正再次表示:「沒有錯」從「第一擊」應有的技術性含義而言,這段問答已是荒腔走版,下面的對話更是匪夷所思。

2022年10月10日,邱部長又回答另一立委,認為任何「實體」進入領空就算「第一擊」,一定反制。而接招後就是開戰了。

整個台灣國安被據說是國防部擬定的「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對所謂「第一擊」的定義宰制。據說這個觀念衍生自國際法的自衛權。但是,國防部發言人林文皇同時又承認公约或習慣法並沒有有關「第一擊」的規範或定義。這是當然,因為「第一擊」並不是國際法的法律概念,而是核子戰爭的技術用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