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環保團體之運作應有所提升,影響力才能大增

2018-06-07 05:20

? 人氣

作者認為,「環保團體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最強大外部壓力團體之一」。圖為環團等團體在凱道,抗議蔡英文、賴清德強迫老朽核二2號機重啟,是啓動台灣核災末日鐘!(陳明仁攝)

作者認為,「環保團體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最強大外部壓力團體之一」。圖為環團等團體在凱道,抗議蔡英文、賴清德強迫老朽核二2號機重啟,是啓動台灣核災末日鐘!(陳明仁攝)

環保團體之成立,通常是為了環境資訊之收集和傳播、環境保護政策之制定諮詢和實施評鑑、環境正義之倡導等等目的而成立,它排除了政府部門之參與及營利性,而由民眾個人或私部門共同參與,對單一環境標的採取一致性之努力,自動自發來做,以共同建立和增進社會之自我應付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環保意識的覺醒和增長,台灣地區各類相關環保團體也在30年前陸陸續續開始成立,並且從早期的掀桌子、搶麥克風、辱罵官員、徹夜圍堵、長期駐守,漸漸以理性之抗爭方式出現;近年來更可見,許多環保團體已從個人使命感出發,展示更多令人期待之願景。但這些環保團體運作至今,似乎都仍屬於小型組織,而且專注在單一環境標的物,如空氣、水污染、土壤污染、野生動植物、生態社區之個別琢磨,而未能成其大且與世界進行交流。

展望未來,環保團體應追求轉變,轉變成高度專業和受尊重之組織。一方面提高本身相關環境保護之科學知識及技術,另一方面提高公眾對環保團體之認識及信服力;徹底轉化為知識型行動主義之環保系統團體。

在此願景之下,環保團體亦可開始與政府或工商業界合作,共同創造永續發展。傳統的出版刊物亦可轉型為建立網路平台,以推展更多之環境保護策略與措施,保護公共利益。建立之網路平台,除收集相關環境資訊、進行問卷調查、儲存環境監測調查資料、進行研究推論、建立知識庫、協助法規研擬修訂、協助環境訴訟、辦理教育訓練、通知環保活動、動員支持抗議活動、監督政府政策、饋送新聞之外,另亦可辦理工商企業綠色評鑑等機制,並為工廠提供污染防治諮詢服務,報導企業社會責任等,而不再是完全與工商企業或政府機關站在對立面。

環保團體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最強大外部壓力團體之一,但因其是由人所組成,不免在經費和活動方面可能還有不透明的地方,透過公開之網路平台,勢必可以增進其運作之透明度。

建立之網路平台更重要的功能是透過網路技術能無遠弗屆地進行互動交流,故可以與世界其他國家之環保團體,如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水污染、森林砍伐、臭氧層消耗、廢棄物管理、生物多樣性、土地利用、能源利用、生態衰竭、土地衰頹等等相關環保團體建立夥伴關係,並且加速累積經驗,來共同實現倡議多年之永續發展目標。

*作者為中央大學環工博士、退休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