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當麵線攤被以多元之名強迫賣美而美

2021-10-10 06:20

? 人氣

黑澤明電影《蜘蛛巢城》改編自莎士比亞名作《馬克白》。

黑澤明電影《蜘蛛巢城》改編自莎士比亞名作《馬克白》。

日前主計長說一碗麵線20元引發民眾側目,「不知人間疾苦」那句話似乎不知不覺又在大家耳邊響起。但講到蚵仔或是大腸麵線,大概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小吃之一,君不見臉書社團蚵仔麵線神教已經累積了超過10萬的「信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也有除了麵線之外還賣一堆其他餐點的店家,不過饕客應該會發現,大部分的麵線攤,都只賣麵線一樣,頂多加個油炸臭豆腐或是甜不辣。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饕客都知道自己去麵線攤,就是要吃麵線。

當我們用法律強制麵線攤供應「多元菜單」

如果今天有人用「應該滿足顧客多元口味」為名目,想盡辦法用社會運動、甚至要求立法院立法的方式,強制所有麵線攤要兼賣咖啡、三明治、美而美、燒餅油條……,我想除了大部分饕客會覺得莫名其妙之外,大部分麵線攤老闆都會因為成本大增選擇收起來,剩下準備撐下去的,恐怕都要面臨每天要花很大的成本備料,然後把這些備好的料做成的食品拿去回收(喔,現在豬瘟,吃不完的食物得直接丟垃圾桶送去焚化爐燒掉,不能回收)──畢竟去麵線攤就是要去吃麵線已經是饕客共識了,要吃美而美、咖啡三明治、燒餅油條,大家內心自有更好的選擇,而這鐵定會造成許多資源的浪費。

或許有人會質疑,店家賣什麼都交給顧客(市場)決定,那有人的需求鐵定要被犧牲掉。這樣講的人說真的太低估商家的敏感度了。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去吃飯店扒飛(吃到飽)、吃麻辣鍋,甚至吃日式韓式燒烤、吃義大利菜,常常會看到滷肉飯、擔仔麵甚至薯條、熱狗、炸雞塊這些格格不入的餐點。

這是因為餐廳除了招待眼中只有對方和帥哥正妹服務生(喂)的小情侶之外,還有更主流、消費金額更大的家庭客,有些人就是吃不慣餐廳主打的餐點,店家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只好想辦法把那些餐點變出來,滿足家庭客的每一位成員。事實上當需求的訊號出現時,供給面總是可以很快的做出應變,除非那個想像的需求根本不存在。

「有一種冷叫做我的媽媽覺得我很冷」造成的人間慘劇

這世界有一大一小的主流思維,大的主流思維認為有賢明的人可以通曉每個人的需求,所以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是可以被規畫的;小的主流思維則認為人想要什麼只有自己知道,當這些需求匯集起來釋出訊號,自然會有人供給這些人所需,然後供給和需求就會達到一定的平衡。

前面這種思維的問題太過明顯,就是那個「賢明的人」並不存在人類社會,認為自己可以通曉別人需求的人,最後都被證明只是「有一種冷叫做我的媽媽覺得我很冷」。

這種「我可以規畫你所需」的問題可不是麵線攤老闆活不下去、想吃麵線的人找不到麵線吃那麼簡單而已,20世紀二戰打完之後,人類社會有一大堆國家展開了這種「計畫經濟」的實驗,結果這些「個案」(因為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這種思維的粉絲,堅稱這不是通例,那我們就姑且說他們都是個案好了)國家經濟不振、人民貧困的比率高達100%,1990年代鐵幕解鎖之後,這些實驗國家人均GDP往往只有他們鄰居的一成甚至更低,且至今仍追趕不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