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錫星觀點:內戰70年,依舊和平無望的緬甸

2021-09-23 07:00

? 人氣

「民族團結政府」還煞有介事地宣佈從 2021年9月7日全國起進入緊急狀態。在緊急狀態下,軍事委員會主持下的所有文職辦公室從今天起將宣佈無限期公共假期。(資料照,美聯社)

「民族團結政府」還煞有介事地宣佈從 2021年9月7日全國起進入緊急狀態。在緊急狀態下,軍事委員會主持下的所有文職辦公室從今天起將宣佈無限期公共假期。(資料照,美聯社)

從1948年1月獨立至今,緬甸已經走過了73個年頭,可是這期間緬甸從來都沒有徹底穩定過,民族問題以及地方武裝與軍政府之間的衝突使得這個國家長期都處於戰亂的邊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緬甸軍事強人奈溫將軍(General Ne Win)曾經自嘲地說,要是有人問,那個國家的反政府武裝最多,那就是緬甸。他還說:「要不是緬甸盛產糧食,人們就會挨餓。」

緬甸這個國家,無論在軍事還是政治層面,軍方都扮演著很難輕易撼動的角色。過去緬甸有不少民地武跟軍方發生過交火,但最後依然沒能改變軍方主導的態勢。

軍方與「民地武」是共生共存的,誰也少不了誰。他們雙方好像是有個不成文的默契,只在人煙稀少的山區交戰,民地武不會打到城裡來,他們主要是堅守自己的地盤。軍方發動攻勢後一般也會撤走,特別是在雨季,所以不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如今出現緬族城市遊擊隊以後,打破了昔日的寧靜,讓整個社會變得人心惶惶。

緬甸佛教徒相信輪回,如今在政壇上得到了驗證。當前緬甸局勢基本上回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軍方(Tatmadaw) 、民地武(民族地方武裝)和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三方鼎立狀態。

三方鼎立,則妥協為上策。拉鋸戰對誰都無益。反對黨派應該考慮軍政府的實際顧慮與切身利益,坐下來與軍政府談,並盡可能做到放權讓利。

在相持不下的情況下,和解、妥協是必要的。事實證明,在和解、妥協、求同存異、爭取三方合作的問題上,國內三方力量與國際壓力都欠妥。反對黨不能單憑良好願望或國際聲援而團團轉,他們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實事求是,循序漸進,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能謀求一步到位,要分階段逐步實現共識。

把民族問題政治工具化,是當前的趨勢。從目前情況看,儘管說是三方鼎立,但主要還是軍方和「民地武」在交火,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國防軍」(PDF)和「民地武」協同作戰。

「民地武」和「全國民主聯盟」的訴求更本不一樣。前者的目標很遙遠,昂山素季2015年曾經說過:「我們無需立刻看到遙遠的路盡頭,我們只需看到可以抵達那裡的路就好了。」後者的目標是想回到過去,那根本不可能了。

「民地武」的要求是民族高度自治,建立真正的Federal聯邦,而「全國民主聯盟」的訴求是回到過去的一黨獨大。

軍方(Tatmadaw)與「全國民主聯盟」打交道要比同「民地武」打交道困難得多。軍方(Tatmadaw)與「民地武」打交道有獨特之處。

緬甸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代理總統杜瓦拉希拉(Duwa Lashi La)7日上午正式對緬甸國防軍宣戰。(AP)
緬甸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代理總統杜瓦拉希拉(Duwa Lashi La)7日上午正式對緬甸國防軍宣戰。(AP)

1988年底緬甸發生了政治動亂和1989年4月緬共發生內訌。

1988年9月18日,「緬甸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防止國內動亂繼續蔓延而接管政權後,軍政府擔心反政府的民主鬥士和學生會從國外獲得武器,並同緬共相結合,因此,軍政府的當務之急是盡可能讓緬共中立化。緬共領導的1至1﹒2萬軍隊中90%以上是來自邊界地區的少數民族,而其中大部分是佤族,其餘還有克欽族、撣族和果敢地區的土生漢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