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虱目魚跟台灣鯛的啟示

2018-01-17 07:00
作者指出,政府數十年來,寧願發災後補助,卻從沒有為虱目魚養殖戶做研究,如何降低寒害?(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作者指出,政府數十年來,寧願發災後補助,卻從沒有為虱目魚養殖戶做研究,如何降低寒害?(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上週寒流過境,天氣一轉好,養殖後農民趕緊搶收虱目魚,或撈死魚、或補注井水加溫。

看到這種新聞很難過,可是為農民難過的成分遠不及「怎麼年年這樣?」的難過。

從小長在南部鄉下,每當有寒流警報,就看見魚塭旁邊燒起了稻草,同學告訴我,不然魚會被凍死。後來為了空污不許燃燒稻草,於是每逢寒流必定「養殖魚業受寒害嚴重,向政府申請補助」,心裡總不免想,政府為什麼寧願做災後補助,不研究如何對抗寒害?

以往每次坐火車,看到沿線魚塭的水車打水景象,數十年如一日,心裡只有熟悉感而無他想。可是前不久看到電視節目上,大陸的淡水漁業養殖戶改良他的魚塭增氧設備,不再用水車打水,而在魚塭底部埋管打氣泡,如我們的客廳魚缸那樣,照他的說法,「這樣不但魚養得好,還更省電」。及至這回看到虱目魚寒害報導,心裡就想,如果是埋管打氣,寒流來時只要將空氣加溫即可,就不必再用井水加溫那種老方法了。轉念又想,為什麼我們的政府數十年來,寧願發災後補助,卻從來沒有為養殖戶農民做研究,如何降低寒害?

答案很簡單,根本沒心,所以沒想。

五代時,後唐明宗李嗣源問樞密使(國防部長)范延光:「全國有多少匹戰馬?」范延光答:「3萬5千匹。」李嗣源嘆息說:「從前太祖(李克用)在太原時,騎兵才7千,莊宗(李存勖)時也僅一萬戰馬。現在養了這麼多戰馬,天下仍未能一統,顯示我練兵還不夠用心。」

范延光回奏:「國家養戰馬太多了,一名騎兵可以養5名步兵,3萬5千名騎兵足可供應15萬步兵,養那麼多騎兵卻不能發揮應有作用(一統天下),徒然耗費國家財政而已。」

李嗣源說:「誠如你所言,為厚養騎兵而使百姓窮困,百姓何堪?」

然而,李嗣源嘴上這麼說,實質上並未減少騎兵數量。在那次對話之後,史書又有一項記載:明宗問「現在養馬多少」,范延光回答「5萬」!那就叫做「有口沒心」,而李嗣源口上說的就叫做「文青式語言」。范延光那次更上奏:「國家歲用,養馬站了10分之7。」李嗣源聽了,只稱讚他「說的很好」。事實上,五代十國兵連禍結,騎兵是打仗主力,騎兵輸人則政權不保,所以騎兵不可能減少。

今天呢?民主政治不再槍桿子裡出政權,而是選票裡出政權。蔡英文前年獲得選民認同,她大概以為是靠她的文青式語言吧,否則不應該會「民調愈低,文青式語言愈多」才對。勞基法就不說了,就拿虱目魚為例子:

兩岸關係在蔡英文執政後急凍,台南虱目魚與大陸契作也在2016年喊卡,依台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的計算,以一年契作360萬台斤換算,銷售金額大約1億多元,就這樣憑空蒸發了。蔡英文是怎麼想的?台南的虱目魚養殖戶下次會投票給她,還是他的對手?

套用前述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邏輯,騎兵才是政權基礎,所以斷不可減少,但范延光是一位重要幹部,他心疼戰馬吃掉了百姓生計,所以必須用文青式語言安撫之。但是蔡英文連「為了對北京冷戰,害得養殖戶生計受影響」都不肯說,那可比李嗣源還不如了。

大家多多少少都吃過虱目魚,但你知道虱目魚之於台灣的意義嗎?(圖/小興 蠟筆@flickr)
兩岸關係在蔡英文執政後急凍,台南虱目魚與大陸契作也在2016年喊卡,依台南市虱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的計算,憑空蒸發了1億多元。(圖/小興蠟筆@flickr)

媒體又報導,在虱目魚契作喊卡之後,很多養殖戶轉而飼養台灣鯛,卻因此使得台灣鯛價格大跌,於是原來的跟後來的養殖戶都慘賠。

台灣鯛是什麼魚?牠是原產非洲的淡水魚,兩位台籍日本兵,一位姓吳、一位姓郭,將牠從東南亞引進台灣,所以在台灣稱為吳郭魚。吳郭魚經過台灣的養殖戶品種改良以後,獲得歐洲消費者的認同,以台灣鯛的品牌打開市場,現在已經是台灣之光。

台灣鯛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不要小鼻子小眼睛的計較「牠是哪裡出生」,只要能在台灣「品種改良」,就應該一視同仁當作「台灣之光」。而且目光要放大放遠,看到全球市場,不要小鼻子小眼睛成天只盯著海峽中線,走不出去。

(取自台灣鯛協會)
作者認為,台灣鯛給我們的啟示是,目光要放大放遠,看到全球市場,不要小鼻子小眼睛成天只盯著海峽中線,走不出去。(資料照,取自台灣鯛協會)

能放開胸懷、放眼世界,就能成為「台灣鯛」;故步自封、目光短淺,就會像「虱目魚」那樣,聽到「大陸強烈冷氣團來襲」就懷憂喪志。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因應極端氣候,兩岸合推養殖保險 更多文章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風評:悲傷與墮落─台商要「逐水草而居」到何時?
95%同學是有錢人!最窮高材生上頂大驚覺:我們賣力花錢,把自己送進貧民窟
當「認真讀書」成奢望:偏鄉教師看盡無奈,揭開「難教」孩子背後身不由己
女人都該認識的「婦科第一瘤」!醫師:35歲是罹患高峰期,不必急著開刀切掉它
陳破空專文:幾番博弈,大國輸盡─金正恩竟成最大贏家!
李鎨澂觀點:這樣的北檢,人民怎能信任司法?----看看法國案例
又一個受害者!美國體操「黑珍珠」奧運4金天后拜爾斯 也曾遭色魔隊醫性侵
張光球觀點:元首外交應踏實前進
胡筑生觀點:農田水利會改官派 是民主進步還是退步?
呂紹煒專欄:馬屁還是專業?談施俊吉的「2022年基資3萬」願景
觀點投書:陳師孟提醒─陳水扁不是貪汙什麼才是貪汙!
觀點投書:時代力量2018選舉應該提好提滿
劉昌坪專欄:家長的惡夢─校園毒品氾濫問題令人憂心
觀點投書:屬於全民的公廣集團被台獨黑手染指?
觀點投書:勞基法如「西西弗斯困局」 乾脆廢除
【女生想知道】為何男人明明想分手,卻不主動開口?作家道出窩囊行為背後的心態…
凌晨闖關!農田水利會改制三讀通過 現任會長延任至2020年
向李登輝拜壽踩紅線?陳水扁親筆信:訊息與影片外流非本意
新北減緩空汙 加碼2,000元鼓勵買電動機車
深海奪魂鋸》對女記者性侵、斬首、肢解、棄屍……丹麥恐怖發明家遭檢方起訴
林全接東洋董事長 行政總處:未違旋轉門條款
「修正帶」修改勞檢紀錄 立委前助理關說科長免罰18萬元
劉曉波遺孀劉霞終於獲准出國?中國外交部:劉霞「依法享有一切自由」
也和李登輝破冰?蔡英文邀李夫婦至官邸餐敘 陳建仁坐陪
噴假霧、塞棉紗、監測點設在公園內...中國地方官員逃避空氣監測奇招盡出
合法做功德?基隆客運駕駛月休3天 猝死總站廁所內
可望遞補花蓮議員 高潞‧以用選擇續當立委
林全:希望東洋在學名藥、癌症新藥有所突破
西伯利亞版的「絕命終結站」奇案?一幢學生宿舍窗外,吊掛著一具冰凍男屍……
9水利會動員北上力挺農田水利會改制
憲兵史蹟特展 罕見軍犬隊隊旗現身
新竹縣330露營區僅1座合法,縣府:將空拍抓濫墾
他們才是真正「美國人」!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特展 回顧原住民族遭迫害的血淚之路
「洗浴室」要從最髒的馬桶開始?家事專家:幾乎所有人都順序錯誤!教你3大洗浴室密技
上週類流感就診10.1萬人,疾管署:本週疫情可能進入爆發期
台灣海域遍布塑膠微粒 綠色和平:最終會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
外交部證實 台美聯手協助中國異議人士王睿赴美
台中百年大橋「舊大安溪橋」修復工程開工 預計2021年完工
汰換罐頭塑膠遊具 中市推改造15座公園遊具
【影音】回收=做環保?台客導演直擊資源回收廠,帶你揭露台灣環境問題!
中國版鄉民的正義》愛犬走失遭人狠心摔死 網友肉搜兇手家潑漆威脅「滾出社區」
批評友邦是「糞坑國家」之後...川普說自己是「最沒有種族歧視的人」
蔡英文推5+2計畫、新南向政策 「期盼創造和美國企業合作機會」
交大中科院締盟共組一條龍團隊 加速發展5G通訊高速聯網
「沒有旋轉門問題」 林全:接任東洋董座前,蔡英文也不知道
群馬縣訪彰化農業考察 跨國合作加強兩縣交流
農田水利會改制協商破局 朝野將挑燈夜戰
宴請APEC代表宋楚瑜等人 蔡英文:一路以來,宋楚瑜與宋鎮邁很辛苦
全球民主大危機》自由之家年度報告:「通俄門」惡化美國民主 中國趁勢輸出專制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