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政策世紀之辯:繼續「戰略模糊」還是改採「戰略清晰」?

2021-05-08 13:00

? 人氣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18日在安克拉治登場,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18日在安克拉治登場,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自美國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台灣問題帶來的關注度持續上升。而近來拜登內閣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或許透露出一些美國對台政策的最新信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上周五的一場網絡論壇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美國未來在台灣問題上將「穩健、清晰並堅定地表達我們的看法」,即「不應該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舉措」。

這句話中的「清晰」讓很多人聯想到美國對台政策辯論中的「戰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一詞,這個概念與美國實行多年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相對。

所謂「戰略模糊」,即美國政府在台海戰爭危機上的模糊立場,不表明會如何應對北京攻台;而「戰略清晰」,則是美國明確表示中國對台使用武力時的回應政策。拜登政府就職至今,要求美國拋棄「戰略模糊」的聲勢漸長。

分析人士對BBC中文指出,要求拜登政府背離「戰略模糊」的聲音反映出美國對北京的擔憂,但改變這項政策仍為時尚早。

美台旗
Reuters

「戰略清晰」聲起

在川普政府執政的最後時期,有關美國放棄「戰略模糊」的呼聲已經不斷壯大。

過去幾十年間,美國認為其「戰略模糊」在台灣海峽形成了打造出的微妙平衡。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中國對攻打台灣可能帶來的後果有所忌憚,也讓台灣當局在走向「法理台獨」的道路上有所顧忌。

近年來,美國政界逐漸形成的共識是,北京在台灣海峽的行為越發挑釁,台海軍事穩定面臨的威脅日益增長。

1月拜登就任之後,中國軍方陸續派出軍機進入台灣西南臨近空域台方所稱的「防空識別區」,引起美方擔憂。今年3月,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表示,中共或在6年內入侵台灣。

去年9月,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與其同事薩克斯(David Sacks)發表文章稱,美國的「戰略模糊」已經「壽終正寢」。

他們二人稱,美國現在應實行戰略清晰政策,明確表明美國將對中國對台使用的任何武力作出回應。

美國國會也有聲音提出需要對台灣提供明確保證。共和黨參議員裏克·斯科特(Rick Scott)已經為此提出議案
Reuters
美國國會也有聲音提出需要對台灣提供明確保證。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已經為此提出議案。

美國國會也有聲音提出需要對台灣提供明確保證。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已經為此提出議案,民主黨前眾議員法蘭克也撰文提出類似觀點。

新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則在提名聽證會上表示,他對與國防部長就可能的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和回報進行對話「持開放態度」,「從而確保我們對台灣的支持,以及為實現我們保持台灣海峽及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終極目標做出貢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