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龍頭國泰金旗下有1400多萬客戶,總資產逾新台幣10兆元,總經理李長庚坦承,過去30多年來,工作一直很忙,很少休假,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早上7時許進辦公室,晚上12時才回家,大約維持了一年。他形容自己,樂在工作,每天忙不完,沒時間去想工作壓力。
李長庚在國泰集團任職35年,深受董事長蔡宏圖賞識,一路晉升,平步青雲,從國泰人壽董事長特助、國泰金控策略長兼發言人到國泰金控總經理等要職。
有一段時間李長庚經管國壽所有後勤單位,第一天走進辦公室,看到桌上兩疊公文堆得很高,幾乎傻眼;他很快開始調整工作流程,加以簡化;半年後,工作熟悉了,逐漸駕輕就熟,每天下午還可以空出一段時間讀報告、看書。
日理萬機仍笑臉迎人 李長庚:壓力是自己找的
儘管日理萬機,李長庚經常笑臉迎人。他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問題,了解生命的本質後,調整自己的欲望,當你碰到困難時,就不會認為是天大的困難。很多事情,你克服不了,笑一笑,再找機會。」
「我覺得壓力是自己找的。」李長庚舉論語述而篇,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過去30多年來,李長庚對工作全心投入,幾乎沒有個人生活,過程中結交許多好同事、好友,從中得到很大樂趣,樂以忘憂,儘管碰到挫折,依然樂在工作,這就是他的心境。
(延伸閱讀:重磅專訪1》台股泡沫化?李長庚30年經驗斷言:即使回檔,但不至於崩盤)
「疫情帶來的教訓很痛 我們要想出新的出路」
新冠疫情來襲,帶給李長庚許多反思。從高中開始讀佛經的他,引用佛經《八大人覺經》「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他看到歐美各國封城鎖國的情況,尤其養老院中的長者,感到很悲傷。
他開始反思,「面對疫情,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各國封城時,山明水秀,山更綠,水更清,空氣也變乾淨了。難道人類一定要用這麼殘酷的手段,才能回復到我們期待較好的環境嗎?」「如果我們持續原有經濟活動方式,我們對這個社會與地球的破壞太恐怖了。人類必須重新找到經濟活動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點。」
其次,本質最重要。李長庚說,「無論是人的免疫力或企業經營模式,把本質強化之後,病毒來襲,健康的人不受影響,不健康的人就受很大影響。」
第三,面對疫情,企業要求生存,如何在困境中發揮創意,做更多生意,最重要是引進好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企業有好的人才,才能有好的韌性,以因應新的變化。
疫情帶來的災難,讓李長庚感傷,但也看到新的機會。他說,「疫情帶來的教訓很痛,面對痛苦時,要想出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