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迎接拜登時代的重量級建言─美國不會承認台獨

2021-01-21 07:20

? 人氣

國會大廈前的拜登就職典禮場地。(美聯社)

國會大廈前的拜登就職典禮場地。(美聯社)

美國新總統拜登一月二十日就職典禮,史無前例地現任總統川普缺席,整個華府宛如戰區,兩萬五千名國民軍嚴格布防,華府核心區被鐵絲網重重包圍,一般民眾無法參觀典禮,多州進入緊急狀態。當全球告別川普時代,準備迎接拜登新時代之時,台灣網上倒是為了一位美國重量級國際關係學者的「頭銜」爭論不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位美國學者是《注定一戰》作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長風基金會邀請他預錄視訊參與周六(一月二十三日)與談,事前艾利森接受TVBS獨家專訪時談到「世界只有一個中國,美國不會承認台獨」。因為《聯合報》和TVBS報導在艾利森冠上「拜登核心幕僚」頭銜,這個頭銜在網上燒出一把野火。網紅胡采蘋在臉書上出言狂罵「假拜登幕僚」,台灣有學者嘲諷說:「艾利森曾被說是川普策士,到了拜登時代就搖身變為拜登策士。」

首先,艾利森是否可說是「拜登核心幕僚」或「拜登策士」呢?

就頭銜來說,在艾利森名前按上「拜登核心幕僚」容或有爭議。幕僚是指有入閣或任顧問,拜登核心幕僚近日陸續在國會進行任命聽證,他們多是希拉蕊的老班底,包括白宮國安會顧問蘇利文(Jack Sullivan)是希拉蕊的首席政策幕僚;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曾在歐巴馬時代擔任副國安顧問;新設的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博(Kurt Campbell),曾擔任國務院東亞助卿,更是當時「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設計師;國安會中國資深主任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曾是布林肯的首席幕僚長。艾利森沒有入閣,過去官職僅任過柯林頓時期的「政策與計畫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Policy and Plans),之後長期在學界,別說是「拜登核心」,可能連「拜登幕僚」都稱不上。

不過,艾利森在長風基金會官網上的背景介紹是「長期提供拜登外交建議」,雖稱不上「核心幕僚」,但說他是「拜登策士」也無可厚非。不容否認的是,艾利森確實是美國頂頂大名的外交界前輩,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創始院長,也是「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創始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都買《注定一戰》一書還大力推薦。更何況,美國國安會印太事務總監坎博也被美國媒體冠上「亞洲沙皇」(Asia Tsar),難道他就真的成為沙皇了?

再就艾利森所談的內容來說,重點不是什麼「一國兩制」已死、拜登「不承認台獨」之類的老掉牙的話題。重點是,艾利森針對拜登時代總結出五個R:一是回歸正常(Return to normal);二是逆轉錯誤(Reversal);三是重新檢視(Review);四是現實主義(Realism);五是負起責任(Responsible)。尤其涉及美中關係的第四個R「現實主義」,拜登體認到中國是強悍對手又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川普政府顯然築不起經濟鐵幕,因此,美國應該和中國、俄羅斯等強權適當地劃分勢力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為美國在世界體系中的龍頭地位續命。

20181210-為美、中衝突的未來把脈──《注定一戰?》作者艾利森教授來台新書發表會。(簡必丞攝)
為美、中衝突的未來把脈──《注定一戰?》作者艾利森教授接受TVBS訪問表示,美國不會承認台獨。(簡必丞攝)

平心而論,台灣應當平實看待拜登時代,與即將來臨的美中台關係變局。川普風暴過後,拜登團隊要收拾爛攤子,拜登念茲在茲的不是中國,而是新冠疫情和氣候變遷問題,失業救濟和食物銀行前大排長龍,讓宛如人間煉獄。拜登的國安團隊與政策,不同於川普政府盡是對華鷹派,採取圍堵策略,打貿易戰、科技戰到新冷戰。當拜登入主白宮後,對外政策將會有三大轉變:

首先,告別川普的單邊主義,恢復國際多邊主義。川普以「美國優先」為由退出多個國際組織,拜登他在去年春天在美國《外交事務》期刊發表〈拯救後川普的美國外交政策〉,主張美國要在全球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上任後將迅速回歸《巴黎氣候協議》、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相關組織,並計畫恢復《伊朗核協議》,重回國際組織的領導角色。拜登多次說過上任後首要之務是告知盟邦們:「美國回來了!」

其次,民主人權理念取代重商主義。有別於川普重視「交易的藝術」凡是向錢看齊,拜登篤信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拜登說在他就任第一年將與理念相同的國家領導人召開「全球民主峰會」,以確保美國領導地位、聯盟和承諾,並計畫召集一場新的「全球氣候變遷大會」。

第三,決策穩定性多於不可預測性。相較於川普的我行我素、決策反覆、朝令夕改,拜登的決策會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被喻為「亞洲沙皇」的坎博在一月十四日亞洲協會主辦的「美中未來」研討會上表示,美中兩國的互不信任已深,未來拜登政府施政將著重「可預測性、穩定性和明晰性」,避免「驚喜」。坎博認為美中可從簽證、記者、領事等議題開始,雙方採取溫和步驟,幫助對方脫離當前困境。

就美中關係將朝向「新競合關係」。拜登政府認為,俄羅斯才是美國的「最大安全威脅」,將聯手歐盟國家對付俄羅斯。至於中國是最大的「競爭對手」,但不會出現美中脫鉤的新冷戰。美國將充分利用現有多邊機制,在經濟貿易方面,在西方七國集團(G7)的基礎上邀請澳洲、印度和韓國組建「民主政體十國集團」(D10);在應對中國軍事擴張上,則從現有澳、印、日、美組成的四方聯盟(QUAD)繼續擴大朋友圈,制衡北京的「領土冒險主義」。

拜登時代的美台關係不會倒退,美國官員是否還會頻繁訪台很難說,推動台美自貿協議也不會像共和黨那麼積極,但會持續走在「挺台抗中」的軌道上,從川普時期大張旗鼓的舉措,轉為低調謹慎。拜登政府要與中國進入新戰略競合的大國關係,應會期待兩岸重啟對話,以降低台海風險,兩岸官方之間可能會有促談的壓力。

最後,我們需要細究艾利森是否是「拜登核心幕僚」嗎?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重點,是否冠上這個頭銜,都不會損及艾利森發言的份量與重要性,艾利森以學者的身分解析拜登時代的美中台關係前景,當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礙於官銜難以啟齒時,由他講出了台灣可能遭逢的處境,那才是台灣民眾真正需要關注的地方。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