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寫的尷尬」該給蔡英文,不是梅克爾

2020-07-14 06:00

? 人氣

作者認為「大寫的尷尬」應該送給蔡英文。(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大寫的尷尬」應該送給蔡英文。(柯承惠攝)

論重視人權,大概無人會懷疑德國高度,律師費迪南.馮.席拉赫在他一系列的小說中,非常動人地側寫了德國對人權的堅定信念。這幾本精彩的故事,近年在台灣書市銷量不俗,讓我們開了眼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重視個人權利,對任何社會而言都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不過,「人權治國」的概念小覷了執政的複雜性,人權價值,更難以在國際政治裡成為標準共識,因為各國的歷史文化差異頗大,沒有任何一國有權利強制其他國家服膺本國人權標準。

舉個例子,「廢死」是眾所週知的人權價值,但台灣人至今無法接受,而且是壓倒性不贊成廢死。有任何國家能以此為由,以政治與經貿手段制裁台灣嗎?答案不言而喻。

那麼關於這幾週在國際社會掀起波濤的「港區國安法」,我們看到了什麼?

都不要再假掰了,我們看到的是人權價值被當成武器,被當成國內政爭的支點,被當成選舉提款機,被嚴重糟蹋的不是中國大陸,而是人權價值本身。

德媒的偏執與梅克爾的冷靜

德國主流媒體自去年香港事件開始至今,幾乎天天拿人權價值鞭撻北京,並配套新疆問題集中潑髒水。然而,當美國發生了佛洛伊德事件,甚至讓一般歐洲平民也有感而呼應種族人權,這些媒體卻是輕描淡寫,輕縱華盛頓,相關報導與「香港傳真」根本不成比例。

這種再明顯不過的雙標,怎麼不是糟蹋人權?

幸而,梅克爾政府拒絕隨媒體起舞,拒絕讓偏執的雙標蔓延到嚴肅的國內治理與外交政策,而這引起了德媒日益高昂的尖叫,在野黨則見獵心喜,順手就拿廉價的人權議題向執政黨丟擲,順勢墊高自己。

德媒質疑梅克爾政府未能展現捍衛人權的立場,至今拒絕強烈批評北京,於是給了一個「大寫的尷尬」譏刺梅克爾。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對此的樸質回應最為可佩: 我們知道用強烈用語很簡單,也給你們自己心裡感覺很好。但我們也知道這樣的做法會截斷所有聯繫,妨礙後續可能產生的影響。

早前,德國外長公開提醒在香港的德國公民,謹言慎行避免前往發生抗議示威的場所,遵循港府的安全指示。此言引來德媒不滿,遭酸「自我審查」,此激昂詞彙也被台媒囫圇吞棗地引用。

試問,德外長的警語,哪一句是錯的?執政者不保護自己公民,難道要鼓勵在港德人參與高風險示威,然後在異鄉坐牢?什麼時候開始,彰顯價值比保護人民更加重要了?一切只為了讓菁英自我感覺良好?

德國的立場並不模糊,其防長羅列了「三大現實」理智地分析情勢: 其一. 中國展現了沒有民主與自由卻仍能運作良好的經濟體,是世界僅有。其二. 中國仍是世界各國在處理重要問題時的重要合作夥伴,例如氣候變遷。其三. 中國仍是歐盟重要的經濟夥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