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錢學森曾建議飛彈取代飛機

2014-01-16 19:06

? 人氣

1957年9月錢學森(右一)在蘇聯莫斯科,隨中國代表團談判轉讓飛機和導彈製造權。(中國航空報)

1957年9月錢學森(右一)在蘇聯莫斯科,隨中國代表團談判轉讓飛機和導彈製造權。(中國航空報)

中國航空工業一度遭到漠視,這和「飛彈之父」錢學森有很大關係。資料顯示,錢學森曾建議中共中央,全力發展導彈(飛彈),因為飛彈在速度、作戰效能等方面優於飛機,並終將取代飛機。他的觀點曾引起大辯論,最後因為他的名氣太大,立論有據,影響中國30年尖端武器的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50年代初期,蘇聯的飛彈技術快速發展,而美國衛星發射屢遭失敗,為此赫魯雪夫提出一個有影響的說法。「飛彈技術將決定美蘇競爭的成敗。」中國亦受影響。不過,錢學森的觀點才是推動中國發展飛彈的主因。事過境遷,《中國航空報》日前披露這段秘辛。

錢學森1955年從美返國後,擔任國防部導彈研究院院長,一言九鼎。他向中央建議,飛機比飛彈複雜得多,根據中國的經濟情況和防空需要,應走「先導彈後飛機」發展途徑。他提出《空間(太空)時代的軍事航空問題》,從飛行距離(速度)、作戰效益、飛機作戰平均壽命與機動力分析,得出「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導彈都比轟炸機優越」的觀點。

錢學森還提出驚人結論,「在軍用上,飛機的效能已接近它的末期,飛機最後必然讓位於速度更快的新事物導彈。」「我認為不能再走別的國家的老路,由飛機到導彈,而應該直接研究導彈!」他的觀點很快成為中央政策。分管軍事科技的聶榮臻元帥甚至指示,「今後空中鬥爭的研究方向,應首先集中僅有的技術力量用於火箭、導彈方面的研究和製造。」

這個決定產生「兩彈為主,導彈第一」的建軍方針,由此出現尖端武器(飛彈)與常規武器(飛機)的劃分。為優先發展飛彈,5年內停止航空工業的產品設計與科學研究工作。

前航空工業部副部長徐昌裕回憶說,「當時的領導認為,將來導彈可以代替飛機,現在中國不應花大量錢財和人力去研究和發展飛機,不論是殲擊機還是轟炸機,都沒有用了,直接搞導彈就可以了。」這個決策對航空工業的發展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直到1962年周恩來總理出面,為常規武器「庫存」發聲,才稍微轉好。

1970年代鄧小平主持軍委工作,致力於尖端與常規武器的平衡協調發展,才使常規武器翻身。鄧說,「空軍既是戰略武器,又是常規武器。」此後即無尖端與常規武器的劃分,爭論由此落幕。

回顧這段歷史,徐昌裕有感而發,「中國造船有歷史上李鴻章的江南造船廠作為班底,航太工業有錢學森等一班人。航空工業就沒有把徐舜壽、黃志千等一批專家集中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失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