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更發達更便利的都市即將到來

2017-05-14 08:30
智力共享是一種超越科技創新的協作,與城市改造息息相關。(圖/tpsdave@pixabay)
智力共享是一種超越科技創新的協作,與城市改造息息相關。(圖/tpsdave@pixabay)

城市化是21世紀一個主要的趨勢。城市人口、範圍、影響力都不斷增加,在一些新興經濟區依然如此。然而,如今城市的發展方式,與傳統定義的城市大不相同:恣意擴展大片區域,包含多個中心;分成許多截然不同的子區域,有富裕社區,也有服務匱乏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前所未有的膨脹。「老」經濟強國的「千禧一代」正推翻20世紀郊區遷移浪潮。

城市化面臨許多巨大挑戰,包括住房、服務提供、食品生產分配、公共健康、甚至個人適應問題。本章討論的所有智能技術,包括能源、交通、食物生產、數據分析等,還有本書未提及的許多其他技術,都將在創造未來城市中發揮積極作用。

例如,城市的交通問題,不妨以一種「流動」的視角來思考:未來應創出一個系統,讓市民可更安全便捷地穿梭各地,還能配合規劃緊湊的城市,滿足幼兒長者的不同需求。與城區相比,郊區和農村的汽車交通問題看起來更加棘手。在城市某一區中,想要去往某地,要和不同工具不停「戰鬥」, 包括汽車、卡車、的士、巴士、貨車、火車、地鐵、自行車、三輪單車、摩托車、滑板、機動輪椅車、人力車甚至三輪汽車等。在某些城市中,設立了電纜車、公車捷運、電動步道、電梯,當然還有人行道。各類人行道寬度、路線、容量各異,沿街道鋪設,與交通堵塞和汙染鬥爭。我們應該追求新的產品和技術,透過更清潔、更小、更方便、更安全、更經濟的運輸方式,提升流動性;自動化汽車和共乘也是可行方案

城市人口所需食品的生產壓力巨大:城市需要大量的食物,還要種類多樣、價格低廉、七天24小時不間斷提供,才能讓城市更加興旺、更有魅力。城市農業和本地農場主市場的興起,讓居民可以在公共空間購買到在地產品,有助提高飲食品質,增強社區歸屬感。在歐洲和美國,此類公共空間包括公園、交通樞紐、整個臨近街區等。振興這些公共空間,並重點減少犯罪,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城市系統與組織的想法,而且將顛覆我們對城市的定義。

重新設計公共空間,開拓空間新用途,已成為一合作型項目,需要藝術家、建築家、開發商、市民、商企還有本地政府人員的共同參與。例如,荷蘭的恩荷芬有個STRP的組織,設在飛利浦的一座老工廠Strijp,力求融合藝術、科學和社區。(註23)為了實現這一目標,STRP開設了比耶納勒(Biennale)藝術與科技雙年展,還組織定期會議,讓高端的科技、藝術從業者共聚一堂,尋求解決方案,共創既有生產力,又有生產效益,還十分美觀的產品。

若想改善公共空間,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照明。通用電氣、飛利浦、前身為西門子的歐司朗(Osram)等公司目前正研發新型智能照明配置,適應性更強,能夠營造不同的光照環境;與傳統的固定裝置和燈泡不同,後者在面臨不同情況和環境時,靈活度低,無法兼容。這些公司正與政府和市民緊密協商,徵集解決照明的建議,希望能夠滿足民眾需求,在某一區域設置不同顏色、質感、強度的光,利用感測器整合系統,根據季節、每日時段、街道或廣場的熱鬧程度以及其他輸入參數調控照明裝置;尤重利用LED元素,與鹵素燈泡相比,LED燈運作起來更經濟實用。藉著共享經濟的東風,他們出借照明設施給市民。城市為能源消費賣單,照明提供者則負責維修升級設備。

智能城市有許多新興元素,如交通、能源管理、食品生產、基礎設施設計的新方式。只有城市各組織共享智力,這些新方法才能得以發明實現。我們相信,最終一定能讓大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輕居民回歸「鄉村」心態。我們已將其視為「共享經濟」的一部分。「共享經濟」由一系列分享服務構成,如Airbnb、汽車共享Zipcar等,並且已擴展到工具、房產等多項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一種智力共享,更是一種超越科技創新的協作,與城市改造息息相關。

責任編輯/林安儒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地層下陷才會管!地下水2700元抽到飽豬農仍不滿 沼氣發電難推展
陳耀昌、陳芳明、郭強生……台灣文學獎得主展開全台11場「金典巡講」
砍自己院子裡的樹,竟然面臨高額罰款…在加拿大連樹都有「樹權」啊!
「台灣豬要有競爭力」 沼氣發電設備還沒裝好 畜牧水污費已上路
我媽的異國婚姻10》為何放手讓媽媽再婚?急診室那心碎15分鐘,讓人頓時清醒
重塑國家記憶、推動轉型正義,西班牙國會決議遷移大獨裁者佛朗哥墳墓
一次簽2年健身房會員,真的划算嗎?注意這10件事,別被業務員話術牽著走啊
呂欽文觀點:為專業保留一個席位──前瞻基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寇延丁專欄:覆巢之下,「我」,能做什麼?
張嘉容觀點:情緒、表演和演員
胡又天專欄:同人以上,商業未滿;何去何從,才好發展?
科技新觀點》郭台銘下一個會見誰?
笑蜀專欄:翻臉的朝鮮可能比任何敵人都可怕
觀點投書:「年改」他山之石!美國聯邦公職人員的退休制度改革
文在寅上台後第一發!美韓遞出橄欖枝 金正恩照樣射飛彈
觀點投書:屏東交通建設朝節能減碳與公共運輸邁進,是無關藍綠之爭的議題!
觀點投書:「整容失敗」的就業服務法:越來越醜,我也很絕望啊!
觀點投書:小農vs.大農 台灣農業的未來?
左氏管理學:連結基層的在地化管理 ─《開創新能源時代:台灣太陽能教父左元淮的傳奇人生》選摘(1)
伊波拉病毒疫情再起!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11個病例,3人已死亡
蔡英文:城市進步、產業轉型、城鄉均衡、跟上數位潮流,就是前瞻計畫
全台最大藝術電商 靠80後蒐藏家崛起
川普的「美墨長城」一旦築起 環保人士憂心野生動物滅絕
威尼斯雙年展 鄭麗君相遇台灣藝術家的「不期之美」
桃園電影節開幕片《母親大人》 印尼影后祖米妮親臨祝賀母親節
川普金正恩要見面了嗎?美朝代表歐洲密會 北韓外交官:若條件成熟,願與美國對話
「對前瞻提建議被打成違反人權」江宜樺:這不是討論公共政策的理性態度
騎腳踏車上班、欣賞馬克思的英國老左派:工黨領袖柯賓
「柱」海飄揚!國民黨遊行變「挺柱」造勢 其他候選人全部變配角
中國打壓台灣出席WHA 柯建銘控:國民黨杯葛,立院無法提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