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羅馬光榮時代
墨索里尼一心想重現羅馬時代,建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讓地中海變成自家內海,1936年,他出兵東北非的衣索比亞。當時,與衣索比亞接壤的利比亞、索馬利亞都是義大利殖民地,墨索里尼希望打通地中海往印度洋的道路,順便一報19世紀末義大利第一次入侵衣索比亞失敗的奇恥大辱。但墨索里尼在戰爭上「不得要領」,在軍力、軍備和戰略地理優勢齊備下,竟然打了整整半年才拿下衣國。
同一時期,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盟友納粹德國陸續拿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不甘心落於人後的墨索里尼,入侵了巴爾幹半島上對門鄰居——阿爾巴尼亞,並籌劃著一路攻向希臘,繼續完成「新羅馬帝國」的美夢。


好大喜功 戰爭屢次失利
但是,墨索里尼一再證明自己沒有打仗的天份,1940年德法戰爭中,已和德國簽署同盟條約的義大利,故意在法國快落敗時才宣布加入作戰,竟然還被法軍打得落花流水,最後還是德軍打敗法國,義大利才趁機佔領尼斯與科西嘉島等地區。同年,墨索里尼又在沒有希特勒同意之下,貿然出兵希臘,結果又困於戰場長達半年,靠著德軍幫忙才勉強脫身。
1941年一次大戰全面爆發,義大利早已被一連串軍事失敗給拖垮,在軸心國戰場上也繼續「正常發揮」,成為名符其實的「豬隊友」,各種誇張的失敗方式傳為後世笑柄。事實上,後人分析義大利軍隊其實已經十分現代化,軍備也相當精良,連墨索里尼自己都承認,屢戰屢敗的原因是太急著誇耀「帝國的偉大」,總是在錯誤時機、缺發士氣和計劃之下投入戰爭,才導致連串落敗。

失勢後的墨索里尼
1943年,義大利國王煽動大法西斯議會,將墨索里尼解職,但同時又以「保護人身安全」為由,誘騙並軟禁墨索里尼。這一次,又是希特勒派德軍救出墨索里尼。在德國控制下,墨索里尼出任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又稱薩羅共和國)總理。
不過,隨著德軍在二戰戰場逐漸吞敗,墨索里尼的政權也迅速瓦解,1945年4月27日,墨索里尼和情婦貝塔西(Claretta Petacci)試圖逃往中立國瑞士,卻被共產黨游擊隊發現,隔天確認身份後墨索里尼和貝塔西就在朱利諾村被槍決,屍體隨後還被運到米蘭,被倒吊在廣場上示眾。 (相關報導: 歷史上的今天》4月27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英國下議院700多年來首度選出女議長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