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觀點:爸爸那條解不開的領帶,療癒系劇場裡的長照與平衡

2020-02-22 05:40

? 人氣

第二場找平衡演員賴品璇和丁素媛。(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第二場找平衡演員賴品璇和丁素媛。(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希望大家在洗手、消毒清潔、戴口罩、守護家人和社區之餘,也好好守護自己。遇到疾病、天災人禍忙於因應時,我們的關注力經常只集中在家人身上,忙裡忙外卻忙忘了自己,忽略了「把自己照顧好才是全家大家都好」的關鍵。許多人家中有慢性病人,照護家人身心俱疲,卻始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甚至多年之後,還是懷著遺憾和愧疚,成為化不開的心結。在這裡我要說個失智症家屬的故事給大家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多年前,S的爸爸曾在S上班時打電話,叫她立刻停下工作,回家幫自己打領帶,說是要去喝朋友的喜酒。等S請假趕回家中,卻發現父親穿著家居服,領帶掛在身上,呵呵地笑著,好像沒事人一樣。當時社會對失智症的宣導並不普及,S和家人們都不知道那就是失智症發病初期的症狀,很久之後,才終於明白父親罹患失智症。S也因此對於誤會父親,未能早期協助,感到很內疚。父母親是外省人,跟鄰里溝通有語言上的困難,S在夫家和娘家之間奔波,努力協助母親照顧父親,又要照顧思覺失調症的弟弟,實在感到心力交瘁。然而,也就是在那段時間,S更加的認識了父親,而父親意識清醒時期對S的叮嚀:「只要你好,大家都好」,成為S牢記心中的溫暖和力量,支撐她好好照顧自己。(⭐演出影片 「找平衡1」https://reurl.cc/GkW9OW  )

這是2019年12月我所創作的「Who 護?身態光合」療癒系劇場成果發表其中的一段故事「找平衡」,劇情改編自演員S的真實故事。整齣戲取材於兩部分:一、徵選而來的6位心智障礙者長期照顧者的故事,他們從四十多歲到七十多歲。二、照顧者和「水面劇團隊」(藝術家、心理師、社工)所共同經歷的戲劇療癒團體歷程。(⭐《風傳媒》-「水面劇」療癒系劇場守護長期照顧者─社會照護的智慧 

為這整齣戲編寫劇本時,我採取類紀錄片創作的方式,將戲劇療癒團體在這三個月之間的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運用順敘、倒敘、插敘的方法,穿插照顧者們的照顧故事,來重新呈現這六位照顧者以及這三個月的戲劇療癒團體。筆者擔任說書人、編劇導演,演出時空穿插在「成果發表此時此地」與「成果發表前的三個月」之間。

創作者張嘉容擔任說書人。(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創作者張嘉容擔任說書人。(作者提供,張瑞宗攝影)

S第一次到團體時透露,雖然罹患失智症的爸爸已過世多年,但至今仍然非常想念他,心中也有個結打不開,總覺得生活很不平衡,希望透過戲劇療癒,找到幫助她恢復平衡的方式。於是筆者邀請S演出和父親有關的故事,S就說演了前述那段故事。

團體當天S說演完之後,筆者運用心理劇、戲劇治療「替身」的方法,邀請團體中的成員去同理或是補充S沒有說出來的情感和想法,S可以贊同或否認再補充。S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團體的同理和肯定,感受到被支持、被了解,也開始學習放下。其他成員們也在這個過程中,表達了自己對於親人的牽掛和不捨,互相支持,個個哭紅了眼,卻也在淚水中洗滌了傷痛,煥然一新。這段歷程也在成果演出時被重現了出來(⭐演出影片「找平衡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gdlA3uRwg )。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