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流落街頭就是髒亂、懶散?入獄20年街友成萬華導遊,帶遊客探尋人生真相

2016-08-22 11:53

? 人氣

烏雲密布、即將落雨的午後,我們跟著阿強,從艋舺公園開始走踏萬華。阿強是一個身分特別的導覽員,曾經是街友,也因年少輕狂入獄服刑前後總共20多年,一次因緣際會認識了在萬華長期服務的社工張獻忠,推薦他去上導覽員培訓的課程。阿強的導覽沒有太多艱澀的歷史說明,卻有許多萬華的現實樣貌與人生經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阿強形容,萬華這帶就像是台北的底層社會,有著「五流」:流氓、流鶯、流浪漢、流動攤販和流動工人。其中,以流浪漢、現今所稱的「街友」最為人所知。遊客一出捷運龍山寺站,便能看到成群的老人們或坐、或站,有的凝神盯著棋盤,有的拿著寫滿數字的紙張算著。他強調,外地人常以為這些聚集在公園的人都是街友,但多數是來此休憩的老人家,真正是街友的人不超過一百個。

放置在一角的睡袋,便是由社福中心所提供給街友晚上過夜用,上面還貼著每個人的名字,數著這些睡袋,便能約略知道街友的人數。

ss
放置於艋舺公園的睡袋。(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街友的生活一點也不輕鬆,雖然艋舺公園能讓他們有個休憩的空間,但因平時是一個公眾空間,對於作息也是有嚴格規定,像是早上六點半便要起床、晚上九點半後才能鋪睡袋睡覺。公園的椅子刻意設計成有扶手、無法躺臥的樣式,街友們只能在地板上尋找舒適的角落。

會睡在艋舺公園的,大多是年紀大、生病或有些殘疾的街友,無法自力更生在外租屋,才會待在這裡。有些民意代表會認為是街友讓萬華區變得髒亂,但社福中心其實雇用6位街友負責打掃艋舺公園,並非他們所想的那樣。

大部分的街友也不是大眾以為的無所事事,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工作的,只是臨時工並不穩定,收入依舊無法讓他們負得起房租,才會選擇睡在街頭

ss
萬華60年懷念飲酒店老街。(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沿著公園漫步,指著旁邊的巷弄,阿強說在民國86年之前,這邊是三、四排的違章建築,都是娼館。萬華地區的隱晦的情色文化,起碼存在60年以上,直到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廢公娼。轉進看似再普通不過的巷弄,一抬頭便看見「60年懷念飲酒店老街」的牌子。深入巷內,掛著卡拉OK的霓虹燈還沒亮,店內卻已傳來聊天、談笑的聲音,足以想像入夜後的熱鬧景象。阿強沿路與熟識的店家打招呼,笑說「自己可是沒有錢在這裡消費,都是一些老朋友。」

ss
古山園旅社現在是許多背包客的首選。(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廣州街上夜市攤販正推著車、準備叫賣,而就在街旁不起眼的一角,經營50幾年的古山園旅社靜靜矗立著。這棟老旅社,除了是電影《艋舺》的拍攝場景。鑽入小巷,出來後便是華西街。阿強拿出舊地圖,娓娓道出萬華的紅燈區歷史。

萬華的妓女戶,最早能追溯到清朝,商人從淡水河的碼頭上岸,經過台北第一條街「貴陽街」後,自然會想找地方歇息。而在日本統治時代,萬華更是發展成了花街,日文稱作「遊廓」。作為娼館的建築也曾有幾棟留存,但或因開發而被拆、或只剩斷垣殘壁,往日的重要見證已不復存。

短短兩小時,阿強口中的艋舺故事濃縮了人生中許多片段,其中多是悔恨與惋惜,因為光陰蹉跎,一去不還。老母親生前的一句話「再這樣下去你就不能送我上山頭」,讓他驚覺應該振作了,於是他走出來,再次面對人群,希望藉由自己的故事,給更多人警惕。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關,只有過不去的心魔,若你願意,請來聽聽阿強的人生故事。

ss
艋舺公園。(圖/台北城市散步提供)

文/梁德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北城市散步(原標題:走踏街頭台北:一探紅塵萬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