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華為禁令比貿易戰恐怖的原因

2019-06-05 06:20

? 人氣

華為禁令比貿易戰恐怖且影響更深遠。(美聯社)

華為禁令比貿易戰恐怖且影響更深遠。(美聯社)

美國政府在5月中對華為發出禁令,雖然棒打華為被認為是中美貿易戰的一環,但其影響更強烈又深遠,結果也可能比單純的貿易戰更恐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貿易戰有錢還是買得到,出口禁令是有錢買不到

華為禁令是在貿易戰擴大、升級後祭出,被視為川普逼中國在貿易戰中投降的一招,雖然華為禁令的理由是「國家安全」,但川普也說可以把華為納入貿易協議中。不過,不論是事前精密算計過、或是歪打正著,華為禁令這招其實比貿易戰殺傷力更強、影響也更深遠。

不論美國以什麼理由發動貿易戰,其內涵就是提高關稅,從10%一路加到25%;雖然關稅導致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價格上漲,必然影響銷售、丟掉市場,基本上彼此之間的貨品流通正常存在,只是價格上揚。但華為禁令卻是直接祭出「出口管制」,一刀斬斷對手的供貨需求,換句話說,是連有錢都買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民間俗諺說,用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錢解決不了的才是大事,其實也適用在此情境中。

一個禁令打破全球供應鏈的默契與共識

華為去年的全球採購金額大概有700億美元,其中對美採購100多億、對台灣採購也是100多億,對日本與韓國的採購金額則分別在60-70億美元左右。對外採購的原因,一個是沒有任何企業能夠從上游到下游、從整機到內部所有零組件,全部自己生產、不求於外,企業一定專注在其擅長、有比較利益部份生產,其餘找生產成本更低、技術更強生產者購買即可。另一個原因當然就是本身技術能力不足,必須仰賴其它生產者提供。

這套運作模式,其實也是近30年、全球化深化擴大後,各國、各種產業、眾多企業一起建立起來的供應鏈模式。這個供應鏈能夠建立、運作、甚至越來越擴大與深化,有一個從來就存在、卻一直隱而不見的默契:在商業與經濟基礎上合理運作,彼此不能隨意斷貨。

川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並未挑戰這個默認的共識,但華為禁令卻破壞這個默契,而且美國一如既往的濫用其霸權─美國企業當然要受美國政府禁令的限制,甚至其它國外的企業,只要「源於美國」的比例達一定數字(25%),也要遵守此禁令。

谷歌斷貨安卓最致命,全球推向2套系統

華為禁令算是一棒打上華為的「七寸」,不論華為自認擁有的技術多好,現實的是華為產品的晶片仍要仰賴美國企業(高通、博通、英特爾等等),更別提即使華為技術再強、自製率再提高,永遠都繞不過的安謀(ARM)專利─全球行動晶片製造商都繞不過「安謀天險」。當然,提供作業程式的谷歌斷貨,就更不在話下,而谷歌斷貨正是最致命卻又是推動世界往「2套系統」走的主要力量。

本篇文章共 6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