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積電的難題,也將是台灣的難題

2019-05-24 07:30

? 人氣

美國政府的華為禁令如擴大施壓,會成為台積電的難題、同時也是台灣的難題。圖為華為三創體驗店。(盧逸峰攝)

美國政府的華為禁令如擴大施壓,會成為台積電的難題、同時也是台灣的難題。圖為華為三創體驗店。(盧逸峰攝)

美國對華為的禁令,雖然給予90天緩衝期,但在國際上已逐漸發酵,宣布跟華為「分手」的大型企業越來越多;幸亦是不幸,台灣的台積電竟然在此刻被點名,說其選擇對華為未來影響最關鍵。居如此「顯赫」的地位,讓台積電未來可能碰到「選邊」壓力與難題,而台積電的難題也將是台灣許多企業─或甚至台灣的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商務部公布,將把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沒有美國政府批准,華為將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任何軟體以及硬體設備。接著就傳出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和博通、等美國晶片製造商將中止供貨華為,而谷歌也宣布停止對華為提供軟體支援。

雖然之後美國公布給予90天緩衝期,這張名單仍逐漸加長,而且都是國際知名又具關鍵影響的企業─美國Qorvo、英國安謀、德國英飛凌、日本松下等,雖然後2者又說未加入斷貨行列,但不能否認的是,美國這個禁令,在全球科技界與供應鏈中正逐漸發酵,只要美國加大壓力,許多觀望者都可能加入斷貨行列。

此時,有中國媒體報導指稱,台積電的選擇將對華為有關鍵影響,因為華為高階手機的關鍵零件7奈米晶片就是由台積電生產,被華為視為備胎的子公司海思的晶片,同樣是台積電生產。如果台積電加入斷貨行列,將會重創華為。

這種報導一舉把台積電抬高到一個關鍵又引人矚目的地位─而在這個「風頭扯緊」之時,出頭引人矚目不是件好事,而台積電已表態「正常出貨」給華為。根據發言人孫又文的說法,台積電每項產品出貨前,都會透過「盡職調查流程」,確認出貨符合貿易規範,若通過調查,就會出貨給客戶。而以目前情況來看,台積電不需改變現有對華為產品的出貨方式,因此,下半年晶圓出貨、或對客戶提供技術這兩個層面,台積電不會有重大改變。

如果依照美國政府的出口禁令,必須遵守執行的是美國企業,不能出貨給華為,其它國家的企業應該不在此限;不過依照其禁令,縱然是外國製造,如「源自美國」的內容超過一定比例亦受此限。但問題是,在全球化的今日,科技專利彼此又有剪不斷的關係,有些非美系企業暫停對華為供貨,可能是因為其中有繞不過的美國專利。有些則是擔心美國政府會以其它手段干擾施壓,讓外國企業配合對華為斷貨,畢竟川普政府以拳頭大、耍流氓方式要其它國家配合的案例已多。

這就是台積電經過調查流程後,確認符合貿易規範敢出貨華為的原因,因為台積電是台灣企業、出的貨是華為而非美國企業的產品,其源自美國的內容比例未超過上限;不過如何計算「源自美國」有相當大的模糊空間,這點台積電仍存在著風險。而如果美國政府施壓要各國不再供貨華為,台積電─甚至台灣所有的華為供應鏈企業─都將面對一個難題:如何選邊?如何評估短中長期的影響?因為不論如何選,都要被刮掉一層皮。

經貿關係上,台美與兩岸一樣是密切而重要;台灣仍仰賴從美國得到先進的技術,以台積電而言,半導體設備與技術不能沒有美國。但中國則是重要的市場,台灣許多可列入華為供應鏈的廠商,單是來自華為一家的營收就占超過1-2成,以台積電而言,華為旗下的IC設計廠海思下單就占1成了。

因此,只要研究確認能不違反老美禁令,台灣企業最佳策略當然是能保持中立、左右逢源,甭主動表態選邊站;萬一美國施壓,台灣企業將被迫選邊表態:選美國隊者可能失去中國市場,未來在中國市場的供應鏈中永遠被取代、除名;選中國隊者則可能丟掉美國先進國家市場、影響後續取得先進技術與設備等─不論如何選,企業都會蒙受短長期損失。

如果美國施壓要各國或關鍵企業表態選邊,不僅台積電要面對選擇的難題並承擔結果,其它許多企業也要面對此難題;甚至對台灣整體所言,占台灣出口4成的中國市場、兩岸早已交織難分的供應鏈與產業分工等經貿關係,如何選擇拿捏是難題、也是藝術,而在調整過程中也必然承受損失與痛苦。未來如何發展,利害關係密切的各國與企業是無能影響,只能作好準備、因應變局,同時祈禱那天永遠不要來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