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黃金、白金!「1金屬」價格狂飆,全球瘋搶,庫存僅剩不到一天用量

2025-06-24 17:31
不是黃金!全球銅市場正經歷一場「歷史性逆價差」的劇烈震盪!(圖/取自pixabay)
目錄

全球銅市場正經歷一場「歷史性逆價差」(backwardation)的劇烈震盪!由於庫存迅速下降、美國可能實施的關稅政策,以及冶煉廠面臨的定價危機等多重因素,現貨銅價在週一(6月23日)一度比三個月期貨高出每噸345美元,達到自2021年創紀錄飆升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強烈預示著全球銅供應正日益緊縮。

逆價差現象:供應緊縮的強力訊號

外媒Mining指出,「逆價差」指的是近月合約價格高於遠月合約價格的現象,這是市場供應緊縮的明確訊號。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現貨庫存今年已銳減約80%,目前僅相當於全球不到一天的用量。導致庫存耗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易商為了趕在美國可能實施進口關稅之前,爭相將銅運往美國

關稅猜測推升美國進口量,中國冶煉廠面臨原料荒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2月指示美國商務部調查是否需要對銅徵收關稅,相關報告預計在270天內公布。這項消息立即引發美國銅進口量的激增,交易商爭相搶在任何貿易壁壘生效前將銅運入美國。4月份,美國精煉銅進口量突破20萬噸,創下十年多來的最高紀錄。

與此同時,中國的銅冶煉廠正陷入原料短缺的困境,甚至不得不向礦商支付費用,以換取將銅精礦轉化為精煉金屬。據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 指出,在冶煉產能過剩但原料供應不足的雙重壓力下,現貨加工費(TC)已跌至每噸45美元,提煉費(RC)跌至每磅-4.5美分。

LME應對措施:限制單一交易商影響,但壓力仍具系統性

為遏制由個別交易商持有大量近月部位所導致的逆價差現象,LME上週已實施了相關措施。類似的步驟最近也應用在鋁市場,當時 Mercuria Energy Group 被要求以限制性利率借出其主要部位,以防止近期價格的急劇飆升。

然而,交易數據顯示,這波銅的供應緊縮壓力更具系統性。週一的關鍵短期價差變動並非由單一大型交易商推動,這表明市場壓力來自於更廣泛的買盤。LME規則規定,持有超過50%現貨庫存和現貨合約的交易商,必須透過Tom/next價差以限制性利率借出其部位,起始價為現貨價0.5%以上。週一,該上限應為每噸49.73美元,但實際價差一度飆升至69美元,這暗示相關規則並未被觸發,擠壓效應是由廣泛買盤所驅動。

這波壓力不僅限於近期合約,逆價差現象已延伸至2026年6月,標誌著銅市場的結構性轉變。

資料來源:Mining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