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引發社會爭議的「博愛座」制度,終於將走入歷史!立法院於今(23)日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修正草案,確定將博愛座更名為「優先席」,並刪除原先條文規定的「老弱婦孺」對象,改為「有其他實際需要者」。此舉旨在回歸制度初衷,減少社會誤解與紛爭,期盼能解決近年來因博愛座頻繁引發的讓座衝突。
新法規訂,「優先席」將佔大眾運輸工具總座位數的15%,比例與現行規定相同,適用範圍涵蓋所有大眾運輸工具,包括捷運、公車、鐵路、高鐵等。此外,為避免各地標示不一,朝野立委將協請交通部和衛福部訂定統一圖示,確保全國使用一致性標示。
台灣博愛座爭議:從國中生遭辱到「道德綁架」質疑
近期最引發社會譁然的,莫過於一名國中生在基隆客運上,因坐在博愛座遭紅衣婦人要求讓座,即使學生立刻起身,仍遭婦人連番指責與錄影羞辱,導致情緒潰堤、蹲地痛哭。這起事件被批為「這是教育問題」的反面教材,也讓「博愛座」是否已淪為「道德綁架」工具的質疑聲浪達到高峰。
網友們群情激憤,痛批婦人倚老賣老,認為博愛座的設立初衷是鼓勵讓座,而非逼迫他人表態。許多人呼籲「博愛座這種東西就是該廢除」,認為其已形成壓力,讓年輕人不敢乘坐。
借鏡日韓:當「特別座」引發世代與性別對立
博愛座的爭議並非台灣獨有。在同樣強調「尊老愛幼」的韓國社會,也面臨相似問題。地鐵車廂最兩端的「交通弱者席」(與禮讓孕婦座),即使車廂空曠,年輕乘客也常有意避免乘坐,深怕被年長者指責「沒家教」,甚至遭受辱罵或肢體衝突。此外,韓國的「禮讓孕婦座」也曾引發性別對立,男性乘客抱怨可能遭受側目或被指責「女性主義OUT」。
日本長輩為何不搶博愛座?「自尊心」成關鍵差異
相較於台灣和韓國因「特別座」引發的衝突,日本的情況則顯得不同。雖然日本也有類似台灣博愛座的「優先席」,但根據《風傳媒》日前報導,日本的長輩普遍不會搶著坐優先席,即使看到年輕人坐在上面也不會多說什麼。
這背後的原因,許多網友歸結於日本長輩強烈的自尊心。他們認為「讓座會讓人覺得被用不同的眼光看待,有的長輩就會覺得不被尊重」,甚至覺得「坐=老=沒有用」,因此不願意示弱。這種「不服老」的民族性,使得日本的讓座文化與台灣和韓國產生了顯著差異。 (相關報導: 博愛座的英文不叫「love seat」!正確說法公開,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說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