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先愛上他的》在2018年上映,由知名的電視編劇徐譽庭和許智彥共同指導。本片透過國中生宋呈希的旁觀視角,以今昔交錯的敘事方式,講述母親劉三蓮、「小王」高裕傑和父親宋正遠三個大人間錯綜複雜的愛恨糾葛。
叛逆與探索,親自找尋父親的身影
對於正處叛逆期的宋呈希而言,母親劉三蓮是個嘮叨、愛管閒事、又容易小題大做的人。父親的去世和「小王」高裕傑的出現,讓母親不得不為了丈夫留下的保險金奮力一搏,因此又在宋呈希的心中添上一筆「死愛錢」的印象。
在母親的言語影響下,高裕傑「小傑」被刻畫成勾引父親、破壞家庭、甚至搶走保險金的壞人。然而,若小傑真是壞人,為什麼父親會選擇與他共度人生最後時光?伴隨著宋呈希的口白與電影中的黑白插畫,觀眾也彷彿跟隨他一同探尋父親的秘密。
在一次離家出走後,宋呈希跑去與小傑同住,倔強的他不顧小傑的驅趕和媽媽的懇求,堅持留在那個稍嫌混亂的老舊公寓。這樣的行為雖然在大人眼中看似不解,但我們不難發掘宋呈希只是想要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去了解已逝的父親。
雖然電影中對於宋呈希和父親的關係並沒有太多的著墨,但從片中線索可見,宋正遠長期不在家,罹癌後便搬去與小傑同住,直到生命結束。對宋呈希來說,父親既熟悉又陌生,他透過父親留下的書信與禮物感受些微的親情。他想了解的不僅是這位疏離的父親,還有那個曾讓父親義無反顧的小傑,甚至還有從前那個溫柔的母親。
傳統框架下,劉三蓮的悲哀與衝擊
劉三蓮對宋呈希的過度保護,以及她對小傑的潑婦罵街,讓人初次見到她時,留下「負能量大嬸」的印象。然而,隨著劇情推進,我們才發現她是片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當宋呈希稱她為「劉三蓮2.0」時,我們終於理解,她並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從劉三蓮的行為與工作環境,可以看出她的價值觀偏向保守傳統。特別是在姊姊勸她「討好男人」的那場對話中,觀眾得以窺見她自小被灌輸的觀念。正因如此,當丈夫向她坦承喜歡男性,並因此要求離婚時,對她造成巨大的衝擊。
對於傳統女性來說,結婚後丈夫就等於一切,加上兩人社經地位懸殊、姊姊話中暗指她「傍上大款」的情況下,不難想像家庭美滿幸福對劉三蓮的重要性。所以在連自己兒子也跑去和小傑住時,對劉三蓮來說自己失去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三樣東西——丈夫、兒子、金錢。
在心理諮商時,她發自內心地詢問:「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這句話直戳人心。面對感情中的種種失落,她卑微地渴望哪怕一點點真愛來安慰自己。幸好,最終在舞台劇的風鈴聲中,她回想起與宋正遠初遇的青澀時光。我們無法確定兩人之間是否有過真正的愛情,但至少,她已經學會釋懷。
義無反顧的愛,讓他們共度生命的最後時光
宋正遠人生中最後的時光,都留給了小傑。面對宋正遠的離世,小傑以吊兒啷噹、頹廢過日子的方式掩蓋傷痛,雖然兩人在一起的時間短暫,但卻是最燦爛的時光。宋正遠癌末時,小傑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甚至為了讓他開刀跑去借高利貸,哪怕自己已經窮困潦倒,只為了讓宋正遠可以繼續留在身邊。
小傑的愛很單純也很奔放,剛好包容了因社會眼光而走入所謂「正常婚姻」的宋正遠,讓他能在生命末端遵循內心的渴望,找回那段不被社會接受的愛。小傑曾紅著眼框說:「我不懂為什麼我愛你,我媽媽會難過。」這句話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矛盾與無奈。
宋正遠選擇回到他身邊時,小傑的開心可想而知,而在失去他時的心碎更是不言而喻。小傑試圖將滿溢的情感轉化成那部他們相遇的舞台劇,即使劇團不再受歡迎、自己陷入經濟困境,甚至被打斷腿,他仍堅持要把戲排練完,為的就是能在百日時,好好地與宋正遠告別。
劇情尾聲,我們仍無法分辨對錯,也不知究竟誰先愛上誰。宋正遠串起的兩段緣分,彷彿都在那場戲中相遇並終結。劉三蓮透過戲找回過往的美好,小傑則藉戲緬懷宋正遠,彼此都用自己的方式紀念著他,也因此看清了自己的內心。
本部電影上映時,正值台灣面臨同婚公投,LGBT議題被熱烈討論著。然而這部片並不能歸類在單純的同志電影,更多的是對傳統觀念與社會眼光的反思,讓我們在觀影後對於愛與感情,能有更豁達的態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電影教我們的五件事(原標題:影評|《#誰先愛上他的》劍拔弩張的言語中,處處充滿愛的痕跡)
責任編輯/林俐 (相關報導: 影評解析/Netflix《影后》劇情演的都是真的!出賣朋友、背叛老闆,她道出業界血淋淋潛規則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