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恒生銀行」近期驚傳大規模裁員計畫,牽涉多個核心部門,部分甚至裁減幅度高達5成。即便未被裁撤,員工也需重新申請職位,與內外部應徵者競爭。這波裁員預計將於6月底前完成,目前該行正招聘超過百個職位。
恒生銀行大裁員!中高階主管都逃不過
據《星島日報》等香港媒體報導,恒生銀行自3月底發放花紅後,隨即展開這波裁員行動,涉及策略及企業發展、資訊科技、企業傳訊等部門,裁員比例普遍落在10%至20%,部分部門甚至高達50%。知情人士指出,這波裁員範圍廣泛,從基層到中高層主管皆受影響。
員工再面試,AI導入引發裁撤潮
報導指出,未被裁撤的員工,仍須比照母公司滙豐的做法,重新申請現有職位,甚至需與外部應徵者競爭。恒生銀行發言人對此未否認,並強調將持續檢視業務組合與營運模式,包含優化職能、調整組織架構與提升員工技能,以應對市場快速變化及多元需求。
據《港生活》5月27日報導,對於近期掀起波瀾的裁員消息,恒生銀行作出聲明回應,強調此次業務調整為了因應市場變化與業務架構優化,涉及的裁員比例僅佔核心業務員工總數約1%。
對於引起關注的「員工需重新申請職位」安排,恒生銀行解釋,這是為了確保所有受影響員工能獲得平等機會。銀行將設立透明的甄選程序,讓員工與外部應徵者一同競爭,保障遴選過程公正公開。
針對部分員工因裁員而可能面臨的財務困難,恒生銀行特別強調,若受影響者正採用職員房屋貸款計畫,銀行將全力提供支援,協助同事減輕短期財務壓力,展現企業關懷。
專家分析指出,恒生此舉主要因應營收增長放緩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該行2024年全年總收入僅增長2%,營收增幅僅3%,若不縮減開支,恐使2025年業績進一步惡化。此外,AI技術加速導入,取代部分後勤及數據處理工作,更推動了此次組織重整。
中後台職位外移,科技取代人力
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副主席鍾逸傑指出,部分中後台職位已轉移至印度及中國內地,加速裁員進程。
浸大商學院人力資源專家葉偉光提醒,這波裁員或只是開始,基層員工應提高警覺,積極學習新知與技能,以提升職場競爭力。
香港經濟學者袁偉基則表示,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企業多選擇縮減成本及導入科技取代人力以維穩股價。此次裁員不僅震撼金融圈,也可能對香港其他產業造成連鎖效應。
金融業「鐵飯碗」不再
恒生銀行自1933年創立,曾是香港主要華資銀行之一,1965年加入英資滙豐集團,現以香港及中國大陸為業務重心。過去員工享有貸款利息優惠、批准快速、甚至可貸款全額等福利,如今裁員陰影籠罩,員工對未來生計憂心忡忡。
有估算指,此次裁員規模約占總員工的1%,約70人,預計每年可節省4500萬港幣人事支出,對該行總資產逾2,000億港幣而言僅屬「九牛一毛」。不過,恒生銀行裁員動作對業界象徵意義重大,未來或掀起香港企業裁員潮。
中美銀行同步關閉分行,數位轉型成趨勢
不僅香港,中國與美國多家銀行近期也宣布大規模關閉分行與裁員計畫。中國2024年共關閉近2500家銀行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大型銀行機構數量連年下滑。
美國亦有道明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巨頭,僅五週內便關閉約145家分行,主因是顧客轉向數位金融服務,實體據點不再是主流。
全球金融業正在快速向數位化邁進,傳統銀行不得不縮減實體據點、裁撤人力,以降低成本並強化競爭力。這場轉型風暴,無疑將為金融業從業人員帶來更大挑戰。
責任編輯/陳得馥 (相關報導: 老牌知名大廠爆虧損裁員!慘虧高達1408億、考慮出售總部「再回租」,7間工廠連續倒閉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