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不只能分析情書,還能分析投資?!那些理專「沒說的」風險,AI一眼看穿!

2025-03-14 17:05

? 人氣

OpenAI是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的創造者。(美聯社)

OpenAI是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的創造者。(美聯社)

近年來,AI技術發展迅速,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便利,現在更能應用於投資決策與風險分析!「基金鐵人」張凌雲近日測試,利用ChatGPT來檢視理財專員(理專) 提供的投資建議,發現AI在分析投資風險上相當犀利,能幫助投資人拆解話術,避免盲目跟風投資。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利用AI解析「理專話術」

在測試中,訪問前理專小熊提出了一種透過「理財型房貸」借貸投資債券基金的投資方式,強調投資人可以透過槓桿,利用債券基金的配息收益來支付貸款利息,甚至還能賺取價差。然而,當ChatGPT進行分析後,卻點出多項潛在風險,包括:

槓桿投資風險:房貸槓桿放大投資規模,但同時也放大了潛在虧損。
債券基金價格波動:理專僅強調配息與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卻未提及基金價格可能下跌,導致資產縮水。
配息並非保證:債券基金的配息可能受市場變動影響,不見得穩定,甚至可能被減少或取消。
匯率風險:若投資美元計價的債券基金,匯率波動可能影響收益,進而影響實際報酬率。
浮動利率風險:理財型房貸通常是浮動利率,若未來利率上升,貸款成本增加,可能影響投資收益。
本金償還風險:貸款到期後,仍須一次性歸還本金,若投資未能產生足夠收益,可能會面臨 被迫賣房的風險。
話術過度樂觀:理專強調「大家都在買」、「價格會漲」,但未提及市場可能反轉、基金虧損的可能性,屬於典型的單向銷售話術。

張凌雲:AI可作為投資決策的「防雷神器」!

對於ChatGPT的分析結果,凌雲認為,AI 透過理性分析,能夠幫助投資人看清風險,避免掉入話術陷阱。他強調,許多投資人在決策時容易被短期獲利的美好願景吸引,忽略了投資背後的潛在風險。透過AI工具的輔助,可以更客觀地檢視投資建議,讓投資人做出更審慎的決策。

AI幫助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在投資市場中,資訊不對稱一直是投資人面臨的 最大挑戰,AI技術的應用讓投資分析變得更透明、更全面。未來,隨著AI的進步,投資人可以利用AI來交叉檢驗投資建議,讓投資決策更科學,降低風險,避免因盲目跟風而造成財務損失。(內容經基金事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下班經濟學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