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灣房價影響,許多人傾向購買中古屋,尤其那種大型的老舊社區大廈,由於戶數多,時常令人聯想裡面的每戶管理費不高,但總計下來的金額卻相對充裕,理應能反應在社區的公設環境。然而,就有網友發現,許多這類型大廈的公設反而看起來破破爛爛,就連基本的電梯保養似乎也不確實,因此好奇這些大廈的管理費到底都花在哪?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老電梯大樓公設破舊、電梯容易故障,為何管理費都不便宜?
一名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自己很好奇那種大型的老大樓社區,感覺管理費也沒有因為社區老舊就少收,同樣一坪50、60,「但裡面公設基本上就是呈現鬼屋狀態,地下室停車場也是破破爛爛;資源回收室就露天型的,髒亂臭;電梯也是那種能動就好,說有定期保養,但搭起來各種震動、重複開門,小毛病一堆;保全也都請老阿公,而且人數還不多,所以這種大型老大樓社區收的管理費都用去哪了?」
貼文曝光,引起網友熱烈討論,「感覺淡水應該很多,畢竟房價會決定素質」、「這應該先天就不良吧,光是資源回收跟垃圾,如果一開始就是設計室內+冷藏廚餘+垃圾公司清運,基本上不用太維護」、「這就鄉民最愛的低公設大樓啊」、「還想住大樓啊這種價格不上不下的,極有可能會變貧民窟」、「所以囉大社區公設金多,也沒比較會維護」。
其中,不少人指出,房價會反映在整體維護上,「一坪五六十以這年頭來說是超低價耶,相對的維護不好也是正常,現在雙北的預售新大樓,管理費單坪沒有破百元的都算是便宜,別再吃米不知米價了…」、「台中新大樓很多都90了,連7-8年的都往90去了」、「沒90的大樓大部分都是爛在那邊,超過的還得看管委會」、「照理說應該是低價住宅定位的浮洲合宜宅一坪都要70了,而且每區的戶數都有上千,所以只要低於這個標準都是收費偏低」。
更有網友舉例,假設社區一個保全3萬5,含勞退健保支付算4萬,經理算6萬,兩班門口和替換人員加車道兩名,還有秘書共五位就基本30萬了,以30-50元一坪的社區計算,有300戶,換算等於一戶收1500,300戶共45萬,但人事去了30萬,15萬則支出其他保養,且還有年終一個月攤提,也就沒有錢應付臨時的突發大型支出。若對照現在許多新大樓基本70,甚至還有100起的,根本與舊社區差異一倍。
不過,也有人指出,雖然新大樓維護方面完善,可一旦公設比增加,而收費是看權狀評,相同室內居住空間,新大樓所需的管理費是舊大樓的110%~130%,等於變相漲價,所以自然預算也比較寬裕。
完整討論:《戶數多的社區優缺點?》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