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藥局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2010年的40萬家藥局激增至2023年的66萬家,藥局數量的快速增長曾一度反映出健康需求的提升與政策支持。然而,市場逐漸飽和,行業競爭加劇,加上醫保政策收緊,導致藥局生存環境惡化。根據統計,2024年全國零售藥局關店數量高達3.9萬家,閉店率達5.7%,平均每天有107家藥局倒閉,預計2025年關店數量將進一步上升到5萬至10萬家。
又1產業掀倒閉潮!「估今年恐倒10萬間」連鎖龍頭也撐不住熄燈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2024年全國零售藥局關閉數量達3.9萬家,閉店率高達5.7%。與2023年的3.8%相比,關店情況更加嚴峻,特別是在2024年第四季度,單季關閉了13672家藥局。業內人士分析,2025年預計將有5萬至10萬家藥局關閉,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自由亞洲電台》指出,藥局倒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醫保政策的收緊。過去,藥局依賴醫保支付維持業務,但近年來政府嚴格監管醫保資格,特別是在山東、福建等地,已暫停新增藥局醫保定點資格申請,使得部分藥局失去關鍵收入來源,最終難以生存。
除醫保政策影響外,因經濟大環境低迷也加劇了藥局的生存困境。江蘇居民方先生在受訪時表示,居民收入減少,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購買藥品的需求減少。許多民眾若生病,會選擇自行忍耐,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他指出,許多小病患者不再頻繁購藥,而是選擇「能拖就拖」,只有嚴重疾病才會去醫院就診,這也讓零售藥局的營收進一步下滑。
即便是知名連鎖藥局,也無法避免市場的衝擊。根據《健識局》報導,中國全國排名第一的連鎖藥局國大藥房,在過去兩個月內註銷了五家公司,涉及多家藥局。其他大型連鎖藥局,如大參林、國藥一致等,也紛紛縮減規模,關閉虧損門市,以降低經營風險。江西居民王先生受訪時則表示,許多進口藥品如今難以購得,民眾買藥的選擇受限,使得藥局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資料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