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越大,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醫師曝「肥肚」位置才是患病關鍵,1種NG食物千萬要少吃

2022-10-30 08:30

? 人氣

一味的追求體重減輕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脂肪的分布狀況也是關鍵。(示意圖/取自pakutaso)

一味的追求體重減輕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脂肪的分布狀況也是關鍵。(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衡量體態常是看體重、換算BMI,不過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提醒,這些數據雖可參考,但看脂肪分布等資訊更重要,像是普遍來看男性脂肪率比女性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卻比較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數字更重要!

洪育忠醫師表示,一味的追求體重減輕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舉例來說現代人常見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等,就很有可能是體重過輕所造成。脂肪的分布狀況也是關鍵,像是男性的脂肪率普遍比女性低,但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卻更高,關鍵就在於女性大多是「皮下脂肪」,對健康影響較小,而男性則較多是「內臟脂肪」,也就是常見的鮪魚肚、啤酒肚。

醫師更進一步說明,內臟脂肪累積、中心型肥胖的鮪魚肚、啤酒肚,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且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形成糖尿病。因此比起體重數值,更重要的是看胖在哪,一般建議可觀測腰圍,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則為80公分。除此之外也可透過腹部超音波、身體組成分析了解。

內臟脂肪累積、中心型肥胖的鮪魚肚、啤酒肚,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且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形成糖尿病。(圖/今健康提供)
內臟脂肪累積、中心型肥胖的鮪魚肚、啤酒肚,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且也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形成糖尿病。(圖/今健康提供)

變瘦、體重下降不一定就健康,健康減重3關鍵肌肉也很重要!

洪育忠醫師指出,想要健康減重、有健康的體態,飲食控制、降脂肪量、增肌肉量三者都很重要。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活動不足、再加上身體自動囤積脂肪避免飢荒的生物本能、易胖體質,都容易導致肥胖風險增加。而極端節食則如同宣布進入「災荒狀態」,更容易使得新陳代謝降低、內分泌異常。

醫師建議,良好的飲食控制應像溫水煮青蛙般逐漸改變、養成習慣,避免精製糖,並以優質蛋白、油、維生素補充,在吃足、多動下改變體態。

降低脂肪量,常見以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進行,也有利心肺功能,不過並不一定會增加肌肉。增加肌肉量應從肌肉訓練著手,肌肉越多也越容易燃燒脂肪、越不會有多餘的肥肉,且也具有保護關節的作用。

醫師也表示,曾看過20幾歲的女子,外表並不胖,但身體組成分析顯示肌肉量不足、脂肪量太多,為求改善,女子一年間努力慢跑,但卻效果不彰,經檢查了解才發現是方法用錯。

想要健康減重、有健康的體態,飲食控制、降脂肪量、增肌肉量三者都很重要。(圖/今健康提供)
想要健康減重、有健康的體態,飲食控制、降脂肪量、增肌肉量三者都很重要。(圖/今健康提供)

體重有大變動才需特別關注,一般建議著重身體組成分析!

洪育忠醫師叮嚀,瘦並不代表健康,體重也只有在「生活方式沒有改變下,一個月內增加或減少2公斤」這般大幅度變動,才需要特別關注。每個人的體重、身體組成都有所不同,數字只需和自己比較。一般情況下更應著重於了解自己的肌肉及脂肪分布等身體組成分析,如此更有助掌握健康狀態及疾病風險。

每個人的體重、身體組成都有所不同,應著重了解自己的肌肉及脂肪分布等身體組成分析,更有助掌握健康狀態及疾病風險。(圖/今健康提供)
每個人的體重、身體組成都有所不同,應著重了解自己的肌肉及脂肪分布等身體組成分析,更有助掌握健康狀態及疾病風險。(圖/今健康提供)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今健康(原標題: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更重要。3關鍵健康減重。)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