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離」現象,日本相撲未來引人憂

2015-03-29 22:00

? 人氣

相撲對一般台灣人而言,是一個耳熟能詳卻又陌生的運動。作為日本的國技之一,日本是全世界唯一有相撲職業聯盟(日本相撲協會)並每年定期舉辦比賽的國家。世界各國業餘相撲比賽的規則與用語也全部取經自日本,近年來也有推讓相撲成為奧運正式比賽項目的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項深具文化傳統的運動卻在日本面臨不受歡迎與後繼無人的窘境。這背後的原由,容筆者藉由向各位介紹相撲運動之際,向各位娓娓道來。

相撲的職業化與位階

目前職業化的相撲起源於德川幕府時代於江戶(今東京)與大阪地區的相撲組織,各自舉行比賽。明治維新初期,東京府頒佈《裸體禁止令》讓相撲運動陷入 存亡危機,但是1884年明治天皇親臨相撲比賽現場,確立了相撲比賽的社會地位。1909年在東京建立常設的相撲比賽場館「兩國國技館」,開始確立目前職 業相撲的規則與儀式。

1927年,東京和大阪的相撲協會解散合併成為目前的「日本相撲協會」,並於次年由東西軍團體優勝制改成個人優勝制、廢除比賽時間等制度,增加相撲 比賽求勝負的競技意味。1958年確立一年打六場所、一場所打十五日的現代職業相撲比賽制度,1965年確立所有相撲選手均要隸屬於登記於相撲協會門下 「部屋」的制度。

相撲在1980年代到2000年初期達到高峰。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是當時被認為「心‧技‧體‧臉」均處於顛峰的千代富士的全盛時期,緊接著 是若乃花‧貴乃花兄弟與來自夏威夷的小錦、曙太郎、武藏丸對抗的群雄割據時期,以及00年代中期朝青龍一隻獨秀的時期。不過隨著職業運動員的薪資與收入不 斷提高,以及包括日本足球J聯盟的崛起、相撲選手風紀事件等因素,近年來相撲的觀賞人口有日益減少與年長化的趨勢,相撲力士的外國人比例也日益增加。

兩大橫綱貴乃花(左)與曙太郎(右)之間的對決可說是90年代相撲迷的經典回憶,兩人生涯對戰互為21勝21負。 (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兩大橫綱貴乃花(左)與曙太郎(右)之間的對決可說是90年代相撲迷的經典回憶,兩人生涯對戰互為21勝21負。 (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職業相撲選手分為「付人」和「關取」。其中「付人」類似練習生,不領有薪水但是有相撲協會分給的零用津貼,主要負責部屋內的雜務。所進行的比賽是一 場所打七場的序之口(約100人)、序二段(約280人)、三段目(約200人)、幕下(約120人)的比賽,其中比賽成績優秀者可以升階,晉級下一階段 的比賽。

「關取」則為正式選手,包括「十兩」與「幕內」兩大層級的比賽。其中幕內由低至高又分為前頭、小結、關脇、大關、橫綱等位階。「關取」在單一場所中 十五天都有比賽,每場所贏取八勝以上即為「勝越」(勝ち越し)、得以升階,反之則被稱為「敗越」(負け越し)、會被降級,甚至可能被降為幕下選手。

相撲位階圖:其中粗體字為「關取」,其餘則為「付人」。右上方表格則是不同階級力士的年俸一覽表(不包括巡回表演、勝場獎金與食宿交通費等,其中付人階級所列出的為「力士養成員報酬」,非正式年俸)。(圖片來源:筆者自製)
相撲位階圖:其中粗體字為「關取」,其餘則為「付人」。右上方表格則是不同階級力士的年俸一覽表(不包括巡回表演、勝場獎金與食宿交通費等,其中付人階級所列出的為「力士養成員報酬」,非正式年俸)。(圖片來源:筆者自製)

職業相撲中的最高位階被稱為橫綱,是在力士當中所遴選出「心、技、體」兼備的最優秀力士,賦予神聖的「綱」(つな)的圍繫。要晉升為橫綱除了自身能 力之外,品格也是考量的因素之。除了極特別狀況及引退外,橫綱頭銜可以永久保留,不像大關以下的力士會因成績而被降格。如2010年橫綱朝青龍就因為個人 品性與不配合相撲協會活動等因素,選擇引退以保留其橫綱頭銜。其餘橫綱則大多是因傷長期休戰或該場面臨「敗越」可能而選擇現役引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