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李光耀為何令中國心情複雜?

2015-03-29 05:50

? 人氣

2011年習近平會見李光耀,盛讚李是「尊敬的長者」(新華網)

2011年習近平會見李光耀,盛讚李是「尊敬的長者」(新華網)

李光耀去世之後,中國新華社第一時間發佈消息並評論說:「在對華關係上,他既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些時候又令我們心情複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曾經讚揚說:「李光耀是尊敬的長者,我對他滿懷敬重之情。」李光耀也曾將習近平視為跟曼德拉同等重量級的偉大人物。兩人似乎惺惺相惜。李光耀倡導的亞洲價值觀和創造的威權管制模式,是習近平心儀的榜樣。在習近平還是王儲時,就親自組織多批親信智囊赴新加坡參觀、學習和取經,企圖在中國複製此一成功經驗。一時間,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等新加坡的一流學府,儼然成為中國新一代官員們鍍金的最佳目的地。而新加坡政府也以此拉近了與中國的關係,凸顯對中國的影響力。

但是,在李光耀辭世這一敏感時刻,新華社為什麼說李光耀令中國「心情複雜」呢? 所謂「心情複雜」這一中國式的、欲說還休的修辭,背後的意思是,李光耀的某些觀點和政策,不僅不符合中共的期許,而且與中共的利益尖銳對立。

晚年的李光耀似乎大徹大悟,雖然不願放棄權力,卻拋棄了此前多年來津津樂道的亞洲價值觀。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李光耀表示,在全球經濟的要求之下,亞洲價值觀或「儒家」價值觀,差不多變得過時了。新加坡和香港在應付金融危機方面表現最為出色,並不是因為亞洲價值觀,而是因為英國殖民地價值觀,特別是經濟透明和法治。在東亞的大部分地區,儒家價值觀「導致了過分的作法」,尤其是任人唯親——把是否與某人熟識、而不是人們將如何處理資金作為投資依據,結果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李光耀還承認:「在資訊技術時代,年輕和一副靈光的腦子是巨大的優勢。在我們的國家裡,做決定的是老人,他們行動遲緩,他們會錯過機會。」雖然他自己把持權力至死不鬆手,但他也意識到這並非國家發展的常態。喜歡老人政治的中國官府,聽到這樣的話,當然會感到如芒刺在背。

(1976年,李光耀首次訪問中國,年事已高的毛澤東撐著病體接見李光耀。新華社)

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李光耀並沒有將中國當作值得信賴的朋友。只是因為中國是一條近在咫尺的巨龍,所以不得不常常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讓中國感到順耳的話。但在骨子裡,李光耀是一個親西方、尤其親美的亞洲領袖。新加坡自建國以來,一直就是美國的盟友,而從來不是中國的盟友。

在意識形態上,李光耀從來都是堅決反共;在國家利益上,他也對中國採取「防人之心不可無」的立場。李光耀曾公開表示,新加坡積極加入美國所宣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等區域軍事聯盟,目的就在於遏制共產主義勢力在東南亞的擴張。他還先後與日本、澳大利亞、美國、韓國等友好國家大談「要提防中國」,並主動要求美國多多參與亞洲軍事事務,以抑制中國的擴張。

當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對周邊國家咄咄逼人之時,雖然新加坡與中國不存在領海或領土爭端,但出於唇亡齒寒之感,也對中國提出含蓄的批評。李光耀說:「亞洲很多中小國家很擔憂中國可能想恢復昔日的帝國地位,他們擔心可能再次淪為不得不向中國進貢的附庸國。」他還說:「中國告訴我們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但當我們做的事惹其不高興時,他們就會說你讓十三億人民不高興了,請搞清楚自己的位置。」這些言論當然令北京十分不爽。

(1978年鄧小平訪星,李光耀親自接待。時報出版提供。)

李光耀一生訪問中國三十三次,見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等五代中國最高領導人,大概是外國元首中絕無僅有之人,但他內心並沒有將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當作推心置腹的朋友。跟李光耀真正有私交的,反倒是台灣的蔣經國和李登輝——後來因李登輝走台獨路線,與李光耀漸行漸遠,但兩人情誼大致尚在。

新加坡也一直與台灣保持半秘密的軍事合作關係,新加坡建國之初的國防軍就是到台灣接受的軍事訓練。而且,新加坡和中國建交之後,星台軍事合作仍然沒有中止。中國雖然不高興,也只能假裝不知道。 因此,中共對李光耀之死只能心情複雜、百感交集。

*作者為旅美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