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說他很生氣!」她道盡媽媽們淪為「傳聲筒」的悲哀:成為母親後,就沒有自己的聲音

2022-04-04 07:00

? 人氣

你從媽媽嘴裡聽過這類的話嗎?「你最近要早點回家,你爸昨天晚上打電話找不到你,他很生氣!」、「你再多吃一點!不然每次回爺爺家,長輩都嫌我沒把你照顧好!」這些話聽起來總是令人不舒服,因為話裡面有一半在要求你做某件事,另一半則是告訴你,不是我在要求你,是其他人要求你,所以你還不能對我發脾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你聽到這些句子,你不但覺得自己被「命令」去做一件之外,你還會吸收到發言者傳遞過來的「評價」,家族議題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某部份就是透過主要照顧者以「傳聲筒」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滲透進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傳聲筒是一種人際角色,每個人都可能在人際關係裡變成傳聲筒,但在女性成為母親這條路上,傳聲筒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因為這會讓女人沒辦法在母親的角色裡「做自己」。

整個社會乃至於女人本身,賦予「母親」許多責任與框架,這些壓力逼迫著成為母親的我們,如果我們沒有自我反思的習慣,只想趕快降低壓力,把心裡焦慮丟出去,我們就會變成傳聲筒媽媽,傳遞著那些從我們嘴裡說出來,但卻不是自己真正心意的話。

「吃飯的時候,我很容易失控吼小孩,因為老公不喜歡小孩邊玩邊吃,也看不慣我餵孩子吃飯,所以一起吃飯的時候他臉都很臭,我壓力超大,只好罵孩子讓他們快一點,不然爸爸就要生氣了!」小蓉這席話描述出那些長期夾在老公跟小孩之間媽媽的心聲。

為了不讓其他人對孩子生氣而變成傳聲筒的媽媽,大概都有一些共同特徵,像是害怕衝突,無法因應吵架的局面,或是把別人的情緒和家庭和諧當成自己的責任,認為「好媽媽」就是要讓大家都沒有不滿的聲音。如果教養孩子只是為了讓旁人不生氣,那麼母親心裡就沒有空間建立自己在教養孩子上的核心思想,也沒有好情緒可以陪伴孩子經歷成長的挫折。

那麼身為母親的妳,該怎麼樣減少自己不經意成為傳聲筒的機率呢?讓我們來看看大吼大叫的夾心餅媽媽小蓉,她的自我療癒過程也許可以提供我們一些靈感。

第一、 面對他人和自己的「憤怒」

逼著小蓉變成夾心餅,必須靠傳聲筒的方式,對孩子大吼大叫,以降低丈夫帶給自己的壓力,源頭是小蓉太害怕憤怒與衝突,她很不只害怕丈夫對孩子和自己的生氣,她可能也害怕自己會生氣,我們習慣否認憤怒,不喜歡憤怒帶給我們的影響,但愈壓抑反而愈容易因憤怒而失控。

憤怒是有功用的共通情緒,當我們的界限和利益被侵害,就會感到憤怒,而當獲得理解和尊重時,憤怒就會消退。

小蓉對丈夫生氣,也對孩子生氣,在療癒的過程,她觀察自己對他們的生氣,她發現自己氣老公在她需要幫助時袖手旁觀,把教養孩子當成她的事,還拿來指責他,她有時候也氣孩子為什麼不能趕快長大,為什麼特別調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