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必修」到底有何用?中文系碩士畢業的她反問一個問題,萬名網友全讚翻

2022-01-27 17:41

? 人氣

台大學生會提議廢除「國文必修」受到關注,對此,曾就讀中文系的編輯也分享看法,大學不只是職業養成所。(資料照/蘇仲泓攝)

台大學生會提議廢除「國文必修」受到關注,對此,曾就讀中文系的編輯也分享看法,大學不只是職業養成所。(資料照/蘇仲泓攝)

最近台大學生會提議廢除大一國文必修的新聞,引發雙雙為中文系出身的男友跟我進行了一場「中文系課程該如何呼應實用需求呢」的早餐會討論。雖然實際上沒有我們置喙的餘地,但還是想把我在中文系這八年來的心得消化寫出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文系的學生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念中文系要幹嘛?」或更簡化成這樣的問題:「學這個以後用得到嗎?」

我高中時曾因為三角函數而苦惱問了爸爸這個問題:「學三角函數要幹嘛?以後買菜用得到嗎?」爸爸只冷冷地回我:「妳以後只想買菜嗎?」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並不是否定「買菜」這項工作的價值,而是提醒我在思考「學習的意義」時,不該只侷限在實際的運用。

回到中文系,當我從碩士班畢業,開始出版社的工作後,「念碩班對職場的幫助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中思量著。直到某次負責一本需要多方調查資料的書時,碩班時的訓練與思考方式派上了用場。而後編輯重量級的學術專書時,面對大量的註腳與詩詞古文也無所畏懼。

事實上,我的職場一點也運用不到甲骨文、楚辭和墨子,但在修習這些課時所訓練的資料搜集、判讀、重新整構的能力,是一路影響受用至今的。直到我現在書寫韓劇文章時,觀看的視角、文獻的搜羅與論點的建立,都是奠基在碩論的寫作上的。只是已經內化成習慣,而我絲毫沒有察覺而已。

當然,20歲的我更不可能理解這些課程對我後續人生的影響,於是不停叩問:「當下的學習到底會用在哪裡?」如果學系無法積極回應這個提問,自然無法吸引到更多學生的加入,因為我們這代、未來這代,面臨低薪、後疫情、高房價,普遍對於未來是感到茫然無助的,自然會將視野著眼於「有用的」學習。

綜合起來說,傳統中文系的課程安排——四書五經、各朝代文學思想經典等,「看起來」的確是對學術研究以外的職場助益不大,當然,我絕對支持「大學不只是職業養成所」這個說法,只是在外在(職場需求)與內在(氣質涵養)之間的權衡,該如何呈現在整個學系的課程安排上,我們該如何將這些課程內部涵蓋的判讀能力、邏輯思考、閱讀方式等呈現出來,是我認為現在中文系以及「大學國文」必須要思考並克服的事情。

最近讀的《學習不會背叛你》這本書裡論及有關學習的效果時,身為首爾大學教授的作者這樣說:

不能因為學習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看起來博學多聞、不是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也不是為了立竿見影的用處,就不對學習的結果抱持任何期待。我們能夠期待的是,透過出於好奇而開始的知識探索,可以體驗到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好;透過學習,可以擺脫過去無知的我,樂在其中。比別人好,沒什麼意思,別人關我什麼事?自我提升的經驗,才能帶來『自己人生自己顧』的感覺。習慣了這種感覺的人,會拒絕由他人做主的的人生。」

或許所謂的「有用」,從學系的角度出發,需要更具體的包裝呈現,而不是用羞澀的隱喻夾藏在課程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則需認真看待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進入大學學習,說真的,到底有多少人的就業跟畢業學系百分之百相關呢?

作者介紹|編笑編哭/B編

我是B編, 出版業打滾中的多重身分人。 偶爾談一下書,偶爾談一下出版業,偶爾談一下社會。 偶爾看一下韓劇,偶爾看一下電影,有空就會寫心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編笑編哭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