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也嗤之以鼻的Web 3.0,到底是金融創新,或是一場「去中心化」的騙局?

2022-01-11 07:50

? 人氣

作者認為,「去中心化」只不過是一句口號,「圈錢」才是目標。(圖/photoAC)

作者認為,「去中心化」只不過是一句口號,「圈錢」才是目標。(圖/photoAC)

我們想讓你知道:最近炒得火熱的非同質化代幣(NFT),作者分析就是少數人砸下大量「當年不值錢,現在貴森森」的加密貨幣去競標,再用「美元計價」經由媒體炒作擴大聲勢創造出「一個NFT幾千萬美元」的假象而已,建議大家了解Web 3.0的原理,做生意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一起炒作把自己的生意行銷出去,而一般人只要靜靜地看這場好戲,不必隨之起舞。

去年以來最熱門的幾個關鍵字不外乎元宇宙(Metaverse)、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非同質化代幣(NFT)、區塊鏈(Blockchain)、分散式金融(DeFi),最近有人更上層樓提出「網路3.0(Web 3.0)」,它究竟是什麼概念?與加密貨幣、區塊鏈、分散式金融之間又有什麼關係?這真的是未來會成功的技術嗎?還是又一個唬人的把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整個故事的源頭:區塊鏈(Blockchain)與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區塊就是「存摺」,一本郵局存摺可以記錄大約200筆交易,一個比特幣區塊可以記錄大約4000筆交易;一本郵局存摺記滿200筆交易就換第二本,再記滿就換第三本,依此類推,我們姑且把它稱為「存摺鏈」;一個比特幣區塊記滿4000筆交易就換第二個,再記滿就換第三個,依此類推,我們稱為「區塊鏈」,因此區塊鏈只是一種記錄資料的資料結構,就好像我們的銀行存摺一樣。

差別在於,銀行存摺是儲存在「銀行」的電腦裡(中心化),而比特幣帳本是被複製一萬多份並且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的「礦工」電腦裡(去中心化)。

比特幣帳本就像是銀行存摺記錄了我們的財產,這麼重要的東西儲存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我們也不認識的礦工電腦裡,我們怎麼放心呢?因此比特幣的發明人創造了所謂的「採礦」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對於採礦的原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延伸閱讀:破解加密貨幣謬論:這些聰明的人,到底用哪些手法在唬弄我們?

加密貨幣與分散式金融是科學問題 不是信仰問題

事實上比特幣唯一的創新就是把原本「中心化」由銀行替我們管理存褶,改變成「去中心化」由礦工替我們管理存褶,其實浪費電不環保又無意義,純粹就是少數人「圈錢」的工具,媒體報導歐洲能源危機加劇,沒想到在科索沃挖礦收入達電費的14倍,導致電力短缺政府緊急禁止挖礦,以遏制電力浪費。

但是這個「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就成了整個故事的起源,當你問為什麼比特幣有價值?得到的答案總是:去中心化。當你再問為什麼去中心化就有價值?就會開始聽到一堆專有名詞給你洗腦,什麼區塊鏈、穩定幣、NFT、PoS、DeFi、DApp、Web 3.0,讓你相信這是一種金融創新,當你用技術原理一個個戳破這些「偽金融創新」,最後他們索性直接回答你:這是信仰問題。意思是信者恆信,這種回答一時之間還真的令人啞口無言!

所謂的「信仰問題」意思是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就看你信不信,這裡我要強調,喜歡什麼顏色是信仰問題,信奉哪個宗教是信仰問題,但是區塊鏈、穩定幣、NFT、PoS、DeFi、DApp,甚至Web 3.0都是技術問題,這些新技術到底對人類社會有沒有正面的效益?或只是少數人浪費電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圈錢工具?這是科學問題,意思是有對有錯,而不是信仰問題,不要想拿「信仰問題」就搪塞過去。

舊龐氏騙局是一個人騙一群人 新龐氏騙局是一群人唬所有人

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是由美國義大利移民龐茲(Ponzi)在1919年開始策劃,成立空殼公司騙投資人向這個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然後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等於是上線拉下線,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那是中心化的「一個人騙一群人」,最後以失敗告終。

而如今的這場新龐氏騙局「加密貨幣」號稱是「去中心化」的,使用所謂的區塊鏈技術,利用電腦演算法把帳本分散儲存在全球許多礦工的電腦裡,包裝成創新的金融科技,再經由社群炒作擴大聲勢,拉高價格再倒給新投資者割韭菜,等於是上線拉下線,這個和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最大的差別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群人唬所有人」而已!

宣講者不只到處宣講洗別人的腦,更進一步催眠自己,讓自己堅信這是創新的金融科技;更有趣的是,有些宣講者常常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講什麼?連「穩定幣」這種中心化的東西都可以說成去中心化來炒作,實在不確定是因為不了解所以講錯了?還是明明了解卻刻意誤導別有用心?

「去中心化」只不過是一句口號 「圈錢」才是目標

這些不停反覆的「去中心化」口號,我常開玩笑說就好像是古代的「反清復明」一樣,在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裡陳近南教導韋小寶:你是個聰明人,我可以用聰明的方法和你說話,對付那些人就絕對不可以跟他們說真話,必要用宗教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句口號,「銀兩」才是目標,總之如果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這一段精彩絕倫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去中心化」只不過是一句口號,「圈錢」才是目標,總之如果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說實話目前看起來這種去中心化口號是成功的,連政府與企業家都想跳進來摻一咖、撈一票,想賺錢是人的天性,這個其實無可厚非,只是我們要常常思考自己是唬弄別人的聰明人,還是陳近南口中被別人唬弄的人?為什麼加密貨幣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延伸閱讀: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連政府與企業家都想跳進來玩的把戲!

那麼到底什麼是「網路3.0(Web3.0)」?

英國電腦科學家提姆(Tim Berners-Lee),也是全球資訊網(WWW:Would Wide Web)的發明者,利用超文字轉換傳輸協定(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讓用戶端電腦與雲端伺服器通訊,其實早在20年前他就提出「網路3.0(Web3.0)」的概念稱為「語意網(Semantic Web)」,意思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任何人不需要中央機構的許可,就可以在網路上發布任何內容,不需要任何審查,由電腦模擬人類的方式,類似今天我們所說的人工智慧來處理所有資料,可以依據上下文、概念上進行連接和理解。我們可以用圖一來說明:

網路1.0、2.0、3.0的定義概念圖。(資料來源:Research Hubs。)
網路1.0、2.0、3.0的定義概念圖。(資料來源:Research Hubs)

◎網路1.0(Web 1.0):

可以視為「唯讀網路(Read only web)」,使用各種通訊協定,由雲端伺服器「中心化」管理提供內容給用戶端電腦,而使用者只能提供少量資料給伺服器,有點類似我們早期連結到網站閱讀文章,例如:Yahoo搜尋引擎,使用者很少上傳資料,此時雲端伺服器大約10萬台,用戶端電腦大約5000萬台。

◎網路2.0(Web 2.0):

可以視為「讀寫網路(Read write web)」,使用各種通訊協定,由雲端伺服器「中心化」管理提供內容給用戶端電腦,而使用者可以提供較多資料給伺服器,有點類似我們後來使用的社群網站,例如:Twitter、Facebook等,使用者大量上傳資料,所有言論受到網站的監管,此時雲端伺服器大約1億台,用戶端電腦大約10億台。

◎網路3.0(Web 3.0):

可以視為「讀寫網路(Read write web)」,使用各種通訊協定,由雲端伺服器「去中心化」自行提供內容給用戶端電腦,而使用者可以提供更多資料給伺服器,所有言論不受任何監管,同時伺服器具有人工智慧可以處理所有資料,可以依據上下文、概念上進行連接和理解,所以稱為「語意網(Semantic Web)」。此時雲端伺服器大約10億台,用戶端電腦大約25億台。

正是因為當年提姆在提出Web 3.0時談到「去中心化」這四個字,因此現在被用來連結到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非同質化代幣(NFT)、分散式應用程式(DApp)、分散式金融(DeFi)等話題用來冷飯熱炒。

Web 3.0宣稱的去中心化就是個唬人的口號而已!

我們來看看乙太坊的共同創辦人如何描述Web 3.0包含的特徵,例如:

1、可驗證性(Verifiable):區塊鏈上傳的資料可以驗證,所謂的驗證主要是使用公開金鑰加密技術,確認使用者真的有上傳資料而且不可否認。

2、去信任化(Trustless):基本上就要是大家不要信任監管機構,因為信任本質上是一件壞事,代表你會把某種權力授予其他人或某個組織。

3、不經許可(Permissionless):區塊鏈讓任何人都能上傳資料,從集中化的權威轉向更加理性的自由模型,這也是保護自由世界的唯一方式。

上面的說法頭頭是道但是卻漏洞百出,因為區塊鏈的驗證技術大部分是匿名的,而且大部分的驗證只是確認使用者「真的有上傳資料」而且「不可否認有上傳資料」,並不代表內容正確可以信任,只是因為這個過程被稱為「驗證(Verification)」,因此被炒作成區塊鏈的資料「被驗證過可以信任」,這種誤解來自於大家對「加密技術(Cryptography)」的不了解,也在於炒作者刻意誤導別有用心。

這篇訪談還叫大家不要信任監管機構,難道要大家信任匿名、不知道是否正確、任何人都能上傳的資料嗎?這的確很自由,但這不正是假新聞散布的「自由」管道?

整個訪談內容惶惶然不知所云,只是不停反覆去中心化、自由模型、保護自由這些口號,就和反清復明一樣,一堆似是而非的說法,我們回頭再想想,為什麼世界各國不用「去中心化」的方法來治理?卻要有一堆法律來規範大家?例如:證券市場為什麼要有一堆證券法規來監管?為什麼不去中心化放任大家愛怎麼炒作股票都行?為什麼加密貨幣是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偽金融創新,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延伸閱讀:金融監管刻不容緩:別讓偽金融創新破壞金融市場秩序

此外,大部分區塊鏈技術都會用到「雜湊演算法(Hash algorithm)」,而只要用了這個演算法做出來的去中心化資料庫就不可能儲存大量資料,想想臉書的資料中心有多少資料要儲存?怎麼可能去中心化?最後只能掛羊頭賣狗肉,把少量資料去中心化儲存在區塊鏈裡,然後炒作成「我有用區塊鏈技術所以很創新」,其餘大部分資料還是中心化儲存的,結局Web 3.0宣稱的去中心化就是個唬人的口號而已!

當每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實際上是最不自由的

我朋友和我講了一段寓意深遠的話當每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實際上是最不自由的。你以為你可以隨心所欲了,但是真正隨心所欲的只是少數人,在「去中心化」的口號下,他們愛怎麼做都行。如同著名的「劍橋分析事件」,讓川普從不被看好到打贏選戰。總統是由人民的自由意志選出來的嗎?不,人民沒有意志,人民的意志可以用大量的假訊息來塑造。

很多人誤以為「自由」等於「平權」,因此對絕對的自由感到期待,事實上剛好相反,當失去了約束,拳頭大的人就有絕對的權力,拳頭小的人完全被欺壓,絕對的自由就是絕對的欺壓,而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只有少數人拳頭大,愛怎麼做都沒人管。

在加密貨幣世界裡的少數人,就是早期持有大量「低成本」加密貨幣的人,在去中心化的口號下,他們可以不受監管的砸下大量「當年不值錢,現在貴森森」的加密貨幣去競標NFT,再用「美元計價」經由媒體炒作擴大聲勢創造出「一個NFT幾千萬美元」的假象,去洗大家的腦,讓大家相信加密貨幣與NFT很有價值。

大家現在打開媒體,看到的都是:NFT市值飆至409億美元直逼傳統藝術品、英國佳士得拍賣以6900萬美元售出一項數位藝術品讓NFT從低調的角落躍上主流版面、大眾對經由區塊鏈技術認證的虛擬物品胃口有多大、凸顯了人們對非同質代幣的興趣激增等內容。

少數人砸下大量「當年不值錢」的加密貨幣競標NFT,再轉換成「現在貴森森」的美元計價,經由社群媒體炒作擴大聲勢,想了解他們在玩什麼把戲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延伸閱讀: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非同質化代幣(NFT)?

而加密貨幣因為去中心化所以很有價值的假象,正是因為有人被洗腦之後拿著手上的現金和他們交換造成的,隨著這一場場狗狗幣創辦人帕爾默口中「邪教般的老鼠會」擴散,讓加密貨幣價格愈炒愈高,結果NFT轉換成美元就更值錢,接著就更容易去洗大家的腦,就像我們寫程式的無窮迴圈一樣。

那麼Web 3.0這個熱門的關鍵字,馬斯克卻說只是「行銷噱頭」,推特創辦人杜錫也抨擊那是「屬於資本家的」,而前Coinbase技術長跳出來反對杜錫力挺Web 3.0到底,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未完待續,將於下週刊登)


作者介紹|曲建仲

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責任編輯/林彥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