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當武將有多可憐?「八十萬禁軍教頭」林冲地位低到爆,連岳飛都被「重文輕武」害慘了

2021-12-01 14:47

? 人氣

宋朝軍隊為什麼會「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專家分析時代背景和改革失敗的原因。(示意圖/取自百度百科)

宋朝軍隊為什麼會「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專家分析時代背景和改革失敗的原因。(示意圖/取自百度百科)

《水滸傳》中「豹子頭」林冲還未落草梁山的時候,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叫作「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起來真是威風凜凜。事實上,當時北宋禁軍的確有八十萬,但其中像林冲這樣的教頭少說也有二百六、七十位,更別說還有三十位都教頭——林冲根本算不上什麼人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何止林冲這「八十萬禁軍教頭」算不上什麼人物,就連那些高級將領們在北宋政壇也沒有太大的發言權。他們名義上是武將,卻沒有自己的直屬部隊,這就是北宋軍事管理制度最大的特點——「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難怪大宋朝的軍隊敗仗打了不少。

天下軍權歸皇帝

要想說明宋朝的軍隊為什麼會「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就還得嘮叨一下大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趙匡胤有鑑於五代時期武將專權和自己「黃袍加身」的故事,專門搞了個「杯酒釋兵權」,把一幫功臣的兵權全都「收歸國有」,送他們回家享清福去了。

接著,趙匡胤又定下了「重文抑武」「重文教、輕武事」的基本國策,把大宋朝建設成文官的天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武官造反的風險,實現了「長治久安」。但是大宋朝不可能沒有一兵一卒,不然皇帝和他的一大家子人誰來侍衛,大好河山又由誰來保護呢?然而有了兵就要有將,軍隊總要由軍官統領和指揮,這怎麼辦呢?

面對這種情況,趙匡胤費盡心思、絞盡腦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設計了一整套制度,最後只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防止武將作亂。趙匡胤的弟弟、大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一即位就說:先皇當了十六年的皇帝,「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尊承,不敢逾越」——意思就是說:我哥哥處處提防,小心制定政策,已經指引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今後咱們就「按既定方針辦」,準沒錯。

趙匡胤(圖/取自Wikipedia)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圖/取自Wikipedia)

趙匡胤發了話,趙光義表了態,後世的皇帝們當然要跟著走。於是,趙匡胤設計的軍事制度、軍隊管理辦法和戰時調兵遣將的作戰方案就成了既定國策,被「堅定不移」地執行了一百多年。由趙匡胤親自設計的這套軍事制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天下兵權歸皇帝」,因此它的首要原則就是除了皇帝,誰都不能有絕對的統兵權。

為了確保遵循原則,達到目的,趙匡胤採取的辦法是把調動軍隊的兵符交給樞密院,但是不給他們兵;把兵交給三衙(包括殿前都指揮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司)管理,卻不給他們調動軍隊的權力;在軍隊要執行任務時,又臨時委派武將去統率,任務完成,使命也就結束,武將不再有統率之權。

這真是個好辦法!正因為有了這個辦法,樞密院、三衙和率臣(臨時統率軍隊的武將)都只能各自分管大宋軍事的一部分職能,誰都沒有完全掌握一支軍隊的權力,更別想私自調動軍隊幫自己幹壞事。正因為有了這個辦法,使後來的大臣范祖禹敢說「此所以百三十年無兵變也」——事實也正是這樣,終大宋三百年也沒有出現幾次像樣的兵變,能夠裂土稱王,與趙宋王朝爭奪天下的軍事叛亂更加沒有。天下的軍權,大多數時候還是掌握在大宋皇帝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