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怎麼看「陳時中現象」?他:這是好事,表示台灣人尊重專家

2020-05-11 10:11

? 人氣

衛福部長陳時中10日出席「醫護挺我挺醫護」活動。(盧逸峰攝)

衛福部長陳時中10日出席「醫護挺我挺醫護」活動。(盧逸峰攝)

看到在台灣的職業棒球開打,象徵正常生活指日可待,曾在台生活一年、與台灣有多次學術交流經驗的史丹佛大學學者祁凱立說,如果有選擇,他希望自己現在身在台灣。

「台灣的國球回來了!」祁凱立(KharisTempleman)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他不是棒球迷,然而螢幕那端看到台灣棒球賽開打的氣氛很感動。他說,某種表面上台灣重回正常生活的樣子,即使棒球在美國文化中是如此重要的一部分,美國距離球賽重新開打還有一段遠距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祁凱立是史丹佛大學的印度太平洋問題專家,昨天他在推特(Twitter)上轉貼台中市長盧秀燕在洲際棒球場的照片,推文表示:「在台灣,棒球賽在真的觀眾面前開打,對大流行的因應措施獲得跨黨派的稱讚。」

「國民黨與民進黨都認同防疫隔離的重要性,抗疫要讓科學家主導」,他說,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遠觀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人,「這是好現象,表示台灣人尊重專家。

他肯定疫情處理拉抬了台灣正面的國際能見度,顯示台灣的政府治理有許多正面成績值得人們珍惜,儘管有些台灣人身在其中或許感受不深。

他談及美國複雜的兩黨分歧,讓防疫變成政治分裂的議題,就連戴口罩的簡單概念,都會看到民主黨人戴口罩、共和黨人不戴口罩的表態,他遺憾地說,「大家都有年長的父母,都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威脅。」

祁凱立今年初曾到台灣觀察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當時台灣人普遍認為政治分歧將撕裂社會,他說:「和現在的美國比起來,台灣看起來似乎沒那麼嚴重。」

台灣經驗能給予美國希望」,他期望美國能度過現在的疫情難關、在今年11月總統大選得出一個大多數美國人支持的結果繼續往前、變得更團結,他認為,台灣的狀況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希望。

台灣人戴口罩的風氣他不陌生,因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期間他與台灣人共同體驗深刻的抗疫經驗。大學畢業後、進研究所之前,22歲的他花了一年時間在台北的補習班當英文老師,他回憶當時有學生捨搭捷運、騎摩托車上下班,對他是很大的文化衝擊,「騎車被撞不是比搭捷運染疫更危險?」

2002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是他第一次接觸台灣選戰,色彩鮮豔的競選旗幟與興奮選情抓住了他,後來的博士論文便是以那次的經驗為基礎。

更早之前,他在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Michigan)就讀期間,有一學期到國立政治大學當交換學生,學過中文的他說,「我碰到那個『命運』,台灣是個令人驚艷的地方。」

「如果能選擇,我希望現在身在台灣」,身為學者他可以在家工作,不過他想像如果身在台灣,可以到外面用餐、和朋友一起喝飲料,搭捷運出門,在島上各地旅行,「可做的事情多一點,會比在美國困在家裡享有更多樂趣。」

文/周世惠
責任編輯/林安儒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