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女人都該生孩子,也不是每個女人都適合當媽!他:沒這些條件,生小孩可能是悲劇

2019-04-04 09:00

? 人氣

新生兒的黃疸現象,有可能導致嚴重問題,但父母卻很難憑肉眼判斷,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幫助父母嬰兒的身體狀況呢?(圖 / MIKI Yoshihito@flickr)

新生兒的黃疸現象,有可能導致嚴重問題,但父母卻很難憑肉眼判斷,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幫助父母嬰兒的身體狀況呢?(圖 / MIKI Yoshihito@flickr)

前兩天跟朋友聊天時,越發感覺女人生娃真是一個有點魔幻的事情。我們朋友圈裡都有不少已有孩子的女性,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換了自己孩子(5歲以下)的照片當頭像,並起了個類似「欣欣媽媽」、「陽陽媽媽」的暱稱。「很多女人啊,一旦有了孩子,她的身份就徹底變成了『媽』,再也找不到她自己了。」朋友說。

我們就來聊聊「當媽」這件事。也許,不是所有女性都適合做母親,也不是所有女性都應當做母親。

當媽這件事,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先澄清一下:我們並不是想給母親這個身份加上一些條條框框的條件。只是說,成為一名準媽媽,你可能需要做好一些準備。很多人都是在沒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做了母親,這也往往是很多教育、家庭問題的來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看一組美國的數據:

在美國,有一半的懷孕都是非計劃內。撫養兩個孩子到18歲,幾乎每天要花上8個小時。將一個孩子撫養到18歲需要花費約22萬美元(折合台幣約690萬)。當然,這些數據未必符合亞洲情形,但我們都知道,在亞洲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又何嘗不大呢?

更別提孩子充沛的情感需要了。總有人說「生下寶寶後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愛他,保護他」,但這種無私、理想化的愛,真的那麼容易實現嗎?

不是所有成年女性、在所有時間點都適合當媽。當你滿足以下這些條件,也許才意味著你在客觀條件上「準備好」成為一名媽媽了:

壓力水平較低

一項於2017年10月8日發表的研究發現:壓力會影響家長們的的育兒方式。尤其是當壓力水平很高、極大佔據著頭腦,甚至影響正常生活的時候。如果在工作、生活長期高壓的情況生下孩子,父母可能會表現出更少的溫暖,與孩子更低的回應、互動水平,更少的喜愛,也更有可能使用嚴厲的紀律來要求孩子。還可能使用「控制策略」讓孩子服從。

相比之下,壓力較小的父母會使用更積極的育兒行為,如溫暖(Warmth)、敏銳(Sensitivity)、傾聽(Listening)、理解(Understanding)和支持(Scaffolding)。

擁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假設:人是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構建出來的世界裡。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以自己為圓心發散,再產生相應的關係網絡:家人、朋友等等。

當我們個人的生活遇到問題,比如工作危機、人際問題,很容易優先陷入個人的焦慮。這時便很難將關注點從自己的困境中轉移,去處理家庭和孩子的問題——孩子抱怨同桌欺負自己、或提出一些天真的問題,都會被當成「微不足道」的小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