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我們與惡的距離》 談精神疾病去污名

2019-04-13 05:30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表達思覺失調症對於發病「要好起來」的期盼,作者認為,我們應瞭解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官方頻道@youtube)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表達思覺失調症對於發病「要好起來」的期盼,作者認為,我們應瞭解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官方頻道@youtube)

精神疾病的汙名化對於病人、家屬、與社會皆是一個沉重的存在,思覺失調症病患存有慢性和退化的疾病特徵,儘管規則的接受藥物治療,仍易存有部份殘餘症狀,不僅造成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歧視和污名化現象,也嚴重影響病患的心理、婚姻、人際、家庭和職業等關係,透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林奕含事件了解精神疾病背後之公眾汙名、自我汙名以及社會距離,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角色應思聰,瞭解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從林奕含事件看精神疾病污名化

林奕含事件引發引起社會大眾議論,林奕含在2017年出版《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兩個月後便自殺身亡,書中的故事含沙射影她遭到補習班名師誘姦,從高二開始林奕含得了重度憂鬱症,後來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躁鬱也找上了她,大三時甚至會產生思覺失調的症狀。

游擊文化表示,他們的聲明不是要求大家向任何個人究責,也並非想追求銷量,而是希望透過有人持續閱讀本書,能夠使奕含所承受的深沉黑暗被理解。(取自林奕含臉書)
林奕含也因精神疾病纏身,但家裡的人認為會影響形象而不願告訴他人,對重視「家庭關係」和「面子」的華人社會而言,污名化的重要性與影響更甚於西方社會。(資料照,取自林奕含臉書)

出身醫學名門世家的林奕含,加上得了在傳統社會上未被明朗化的精神疾病,每個人都強調不能讓其他人知道林奕含是精神病患者,以免影響觀感與形象。林奕含形容思覺失調就如柏拉圖所言的靈肉對立,因為身體受到的痛苦大到無以負荷,以致靈魂要離開肉體才有辦法存活下去,「解離的經驗是比吃一百顆普拿疼,然後被推進去加護病房裡面洗胃還要痛苦的一個經驗。」她說。即便肉體的辛苦早已超越了可以忍耐的程度,對重視「家庭關係」和「面子」的華人社會而言,污名化的重要性與影響更甚於西方社會,從公眾汙名蔓延至自我汙名,畏懼影響自身形象的罪惡感油然而生,更遑論精神病患者是否早已和社會脫節。

思覺失調症到底是什麼?

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症」,因過去人們聽到精神分裂症常會心生畏懼,台灣於2014年將舊稱精神分裂症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期待能減少國人對schizophrenia的汙名化,盼能藉由更名對它有更客觀的認識。患者的症狀通常是在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的壓力累積而引發。它會造成腦部的思考和知覺功能失調,患者的思想和感覺變得異常而且混亂,通常伴隨著妄想、幻聽、幻覺等脫離現實的症狀,進而產生生活上各個層面許多困擾和困難。

Corrigan和Lundin研究發現,一般民眾對精神障礙者有以下 3 種污名化的態度:

一、恐懼與排斥: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很危險,讓人害怕,千萬不要讓他們靠

近。

二、威權主義: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很不負責任;他們的生活應該由別人來決定。

三、慈悲: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像小孩子一樣,需要人照顧。

而文榮光 (2003) 的研究發現,臺灣屬於高度污名化地區,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電話問卷調查(共抽樣 1,090 個樣本)發現,每 6 個受訪者就有 1 位認為精神疾病是鬼魂附身或靈魂作祟所導致的,近八成的人認為精神障礙者是危險的,而有一半的受訪者不願意與其為鄰。

以溫柔眼光對待思覺失調患者

公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闡述無差別殺人事件,爬梳了該事件中每個人物面臨的立場和困境,透過鏡頭帶出旁人以溫柔眼光對待思覺失調患者,並呈現出患者最美好的一幕。

(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官方頻道@youtube)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表達思覺失調症對於發病「要好起來」的期盼。(圖/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官方頻道@youtube)

新生代演員林哲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的角色應思聰,罹患了思覺失調症,原是榮獲影展的新銳導演,但在患病之後隨著一夕崩塌,因為誤入幼稚園狹持幼童拍片,被迫入院治療。劇中有一段,是應思聰在療養院用藥後副作用發作,無法控制全身肌肉,嘴角歪斜的告訴姊姊「對⋯不⋯起,我⋯⋯不會再打人了,我想要回家⋯⋯」;或是應思聰站在病床前,面對著心臟病發的爸爸艱難地說出「要好起來」,在神經質、敏感、遲緩等的負面情緒能量下,也成功成為逼出觀眾眼淚的一場好戲。

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們對思覺失調患者的態度,往往是透過衣衫裝扮來評斷、用口語談吐來判定,然而對於精神疾病的扁平想像與無知,卻在無形之間悄然中傷患者,林哲熹說「用什麼心態去看待他們不重要,重要的是跨出那一步去認識他們。」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透過不同角度看待患者。無論是外顯或是內隱的患者,都會因其障礙或疾病而經歷社會環境裡貶抑其能力或不友善的對待,林奕含說「做一個能想像別人痛苦的新人。」盼能審梳理大環境裡精神疾病患者普遍備受歧視的存在,也願世界能以溫柔待之。 (相關報導: 劉任昌觀點:如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還活在世上 更多文章

*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生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黃奎博觀點:台灣納入美國軍演的紅線與地雷
觀點投書:太空探索與民族主義─看台灣被認同的渴望
口臭、疲勞、肥胖…這些症頭都是因為身體太「濕」!中醫師:吃這些食物可以祛濕養生
張秀賢專欄:明天過後,江湖再見
觀點投書:負面教育上演,以捍衛教育之名行散播假消息之實
觀點投書:健全的兒童醫療,是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被拒絕和骨折一樣痛?拒絕你的人可能比你更難受:《好好拜託》
清淨台灣仁愛行動 林明溱與千名志工一同淨山
兼具競技及觀賞性 愛河端午龍舟嘉年華啟動
啟動客家桐花祭輕旅行 八卦山遊桐趣
美食愛好者最佳遊輪 盛世公主號首航高雄港
警察局分局長及大隊長布達 盧秀燕期許治安更上層樓
楊志良組玉山黨 有意推張善政選總統
打造樂活學習環境 中市五大公會捐贈購書補助
「齊柏林飛坪」落腳淡水!乘載希望和夢起飛
禪繞畫課程 養穩定情緒掌控力
左營地下道封閉進行工程 高市府積極爭取預算
打造亞洲最大不織布工廠 科大頒授南六董座名譽教授
高議員曾俊傑要求經發局做好準備 確保企業投資順利
中國3市造訪新北 建立互信務實交流
全中運聖火高雄出發 愛與包容傳遞全台
設置貨櫃屋燃燒殯葬用品 高市環保局加強稽查
中市府決定裁處中火放流水案 不排除勒令停工
查獲毒品趴 新北強拆違法摩鐵
外太空發生空難!以色列探測器登月失敗,墜毀月球表面
新北市警局分局長交接 侯友宜期勉全力捍衛治安
「影視系」喜連來好光彩 《小白船》獲金穗獎優等與最佳攝影
新北學齡前兒童健康檢查 整合式服務早期治療
新北400萬人口將達標 倒數第2次設籍抽機票
曾被影射與蘇啟誠輕生案有關 張淑玲接任駐橫濱分處處長
強化首都衛戍實力 憲兵指揮部向中科院採購445具紅隼反甲火箭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翻修 未來全台逾4千用電大戶恐強制用一定比例綠電
維基解密創辦人危機》拿糞便塗牆、侮辱大使館人員……厄瓜多外長:我們對阿桑奇的無禮行徑忍無可忍!
蔡英文「非常關切」林宅血案、陳文成案解密爭議 指示依法適當處理
力挺黃士修「重啟核四」公投 妙天:核能便宜又好用
多虧了她,人類才能拍到史上首張黑洞照!開發演算法的「幕後大功臣」曝光,竟年僅29歲
「我一點也不想要想太多」來自重鬱症患者深沈的告白……「我要好起來」成心底最深的期望【影音】
不滿「中央重南北輕中部」中彰投苗雲竹嘉7首長合組平台:宣示對抗中火空汙
英德之爭》南市議員退出民進黨團運作 批初選延後如「換柱事件」重演
肯定政府驅離武統學者 民進黨反批盧秀燕「不為總統開路、卻為中國帶路」
聲稱擁有黑洞照、五星旗版權、把毛澤東標為獨裁者、台北標為「首都」……「視覺中國」惹上大麻煩!
立院三讀 再生能源114年達2700萬瓩
史上最強掃地機器人測試!清潔大甲媽祖繞境砲灰完勝【影音】
新新聞》百憂解之亂成箭靶,李伯璋想修法,業者擔心弄巧成拙
誰敢投反對票?金正恩順利連任國務委員長,習近平拍發賀電:這體現了黨和人民對你的擁護
學生團體串聯!全國648傳播科系師生連署挺NCC
蔡總統:捍衛主權是現在進行式,不必等到2020
你看電影的口味有多重?世界最變態5大禁片一次推薦,挑戰你的感官極限
NBA》「雷槍」談未來生涯計畫 為陪伴家人暫不考慮回歸籃壇
新新聞》進步派當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爆滿,桑德斯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