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G20能對全球經濟低迷作出貢獻嗎?

2016-02-27 12:44

? 人氣

全球經濟低迷之際,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會議深受矚目,但能否取得具體共同行動成果卻讓人懷疑。(美聯社)

全球經濟低迷之際,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會議深受矚目,但能否取得具體共同行動成果卻讓人懷疑。(美聯社)

在全球對未來經濟有著嚴重「不安全感」時,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正在上海召開,外界會議能對低迷、充滿疑慮的全球經濟作出貢獻─可惜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G20集團雖然早在1999年之後就提出成立,但一直要到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因已開發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強弱之勢位移,才取得更重要的地位並進而替代了傳統的「八大工業國」會議,目前已是最重要的全球經濟合作與對話的論壇。

G20國家集團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約佔全球的85%,貿易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2/3,堪稱實力堅強。如果G20真能聯手作為,其影響當然無需懷疑,但問題是G20涵蓋傳統的7大工業國、金磚5國,再加上韓國及土耳其、墨西哥、沙國等幾個新興經濟體,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國家利益都不同,加上會中總是或隱或現的「大國角力」,G20要達成讓成員國不打折扣推動的實質政策,難度確實是高。

以被視為這次會議重要議題的匯率政策為例,其真正的核心是人民幣匯率貶值風險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會議上再次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但他也說必須消除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心理。

這裡問題就來了─中國如果是以一次性較大幅度的貶值來消除預期心理,那些新興經濟體情況可以更慘,甚至引發貨幣競貶的貨幣戰爭,而美國也不會要這種美元獨強、再強的局面。

如果是各國聯手干預,就如有人提出的效法「廣場協議」的作法,各國聯手買人民幣、賣美元,以支撐人民幣匯率;但問題是從歐洲到日本再到新興經濟體,大家都有意無意的玩弱勢匯率,賣美元讓美元匯率下去,代表本國貨幣升值,也不符其利益,更且各國央行都希望掌握匯率政策權利。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G20會議前發表「全球展望與政策挑戰」報告,警告說世界經濟增長無力,正走向進一步的衰退。呼籲各國拿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公共支出以支撐全球經濟。

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大部份人認為貨幣政策已經走到盡頭,再走下去效益極低。日、歐都已實施負利率了,各國也已持續降息,仍難挽救經濟下行趨勢。但問題是要推動財政政策,必須有錢─不過經濟情勢的變化讓各國政府財政陷入另一個困境中。

油價低迷、短期難見變化,讓那些石油輸出國的政府財政變緊縮,如墨西哥就因此被迫取消數十億美元的公共建設計劃,沙國也重新檢討千億美元的預算、大砍資本支出。中國經濟放緩讓原物料價格低迷,巴西政府財政赤字創下19年來新高。

中國政府在金融海嘯後,以4兆人民幣的財政政策支撐經濟,得到亮麗的效果,但地方政府財政惡化、貸款泡沫、投資浪費等後遺症至今仍難解決,因此也對大手筆擴大財政政策審慎對待。至於飽嘗主權債信之苦的歐洲─特別是對政府財政平衡有偏執狂的德國,一定反對加大財政支出,歐洲國家不敢也不願實施大規模的財政政策。

顯然寄望各國擴大財政政策以支撐全球經濟,現實上恐難作到。面對今年低迷的全球經濟,G20會議最後也許只能發表一篇關心全球經濟風險、不痛不癢的聲明,各國回家後再繼續煩惱如何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