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有錯嗎?

2024-05-12 06:40

? 人氣

2023年10月14日,台積電舉行年度運動會,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等高層出席活動(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2023年10月14日,台積電舉行年度運動會,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等高層出席活動(圖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台積電在晶圓製造的頂尖實力,成為台灣的驕傲。提起台灣在晶圓製造的優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直言,「台灣的優勢就是人才,有非常敬業的工程師,即使半夜也接電話。文化差異是台灣領先的關鍵之一。」然而,西方世界裡,年輕人認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更重要的價值,有錯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積電赴美國亞歷桑納州投資設廠,遭遇勞資爭議與文化衝突,建廠進度延宕,張忠謀4月初在《華爾街日報》專訪中表示,自己年輕時只知道,若沒有工作,就沒有生活品質;對台積電美國廠年輕員工的工作態度無法理解。

OECD統計 美國年平均工時比歐盟高15%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遭遇不同工作倫理與文化衝突,到了德國,可能碰到更大的文化差異。如果把美國人的平均工時與歐洲相比,美國人算是比較勤奮的。《金融時報》日前報導,挪威最大石油基金執行長唐建(Nicolai Tangen)坦言,「整體而言,美國人企圖心較強,工作比歐洲人勤奮。」

從數據來看,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美國人每年平均工時為1811小時,比起歐盟平均1571小時高出15%。

若以每周平時工時來比較,依國際勞工組織今年初公布,美國每周工時平均為38小時,遠高於歐盟平均37.5小時。歐盟各國中,每周工時最短為荷蘭(32小時)、德國(34.2小時)、丹麥(33.9小時)。每周工時最長的是波蘭與希臘,平均近40小時。至於台灣,依勞動部統計,每周平均經常工時為40.8小時,遠超過美、德等國家的水平。

2024年3月6日,德國法蘭克福一架漢莎航空的客機在跑道上滑行。德國漢莎航空和火車司機工會 呼籲從7日開始舉行罷工。(美聯社)
2024年3月6日,德國法蘭克福一架漢莎航空的客機在跑道上滑行。德國漢莎航空和火車司機工會 呼籲從7日開始舉行罷工。(資料照,美聯社)

荷蘭人每周平時工時僅32小時,相當於每周工作4天(以每日8小時計),民眾把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視為天經地義,每天下午5時左右,員工們準時下班,很少有人願意加班。如果天氣放晴,幾乎所有人都會走出辦公室,到戶外親近大自然,曬曬太陽。至於法國、德國也一樣,工會的力量強大,經長運用罷工手段,向雇主爭取勞工權益。

IMF報告 所得高低與平均工時高低相關

歐美各國平均工時差異大,是否與所得高低有關?國際貨幣基金(IMF)一項報告指出,高所得國家,人們重視休閒生活,平時工時比低所得國家來得低。以歐盟各國來比較,北歐、西歐的平時工時明顯比東歐與南歐來得低。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如果把比較範圍擴大到美國,美國人均所得高於歐盟大部分國家,但美國人平均工時也較高。這顯示,還有其他影響工時長短的因素,例如工會力量強弱是影響因素之一,歐洲強勢工會透過抗爭手段以爭取有薪假,最後明定在法律中。相對地,美國工會則沒那麼強勢。

在台灣,台積電晶圓廠工程師半夜接到電話,不論再怎麼晚,都要立即趕往工廠處理緊急事件,這樣的敬業精神成為台灣的優勢。但是到了美國、歐洲,當地的工作價值觀完全不同,幾乎不可能要求工程師半夜趕到工廠加班。其實在歐洲人眼中,美國人的勤奮程度已經比西歐與北歐來得高。未來台積電德國廠的興建與運轉,如果無法入境隨俗並尊重當地的文化,恐將面臨嚴重的文化衝突。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 國家社會進步表徵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增加人民福祉,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國家社會進步的表徵。該擔憂的是,從跨國比較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工時超長,經常加班,但人民平均所得卻相對偏低,經濟成長果實集中在金字塔頂端少數人,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大家不樂見的。

未來進入生成式AI的時代,如果所有藍領、白領工作,生成式AI都能夠代勞,且做得比真人還好,那麼屆時人類是否有更多休閒時間,不必天天上班,天天加班,勞心又勞力?或許,對人類而言,更重要的是,這一天來臨之前,人類必須先預防如何不被生成式AI所宰制,避免走向毀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