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美中太空戰,登月競爭中國奪得先機

2019-01-16 16:00

? 人氣

中國探月太空船嫦娥四號是首艘登陸月球背面的航空器。(翻攝自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

中國探月太空船嫦娥四號是首艘登陸月球背面的航空器。(翻攝自中國國家航天局官網)

中國探月太空船「嫦娥四號」一月三日登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順利著陸,引來西方媒體和國安界的廣泛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太空競賽轉向,月球被冷落

在征服太空之路上,美國和蘇聯曾遠遠地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在上世紀五○到七○年代,美蘇展開太空競逐,以顯示國力和彰顯制度優越性,雙方都取得令人不敢想像的成就。當時兩國都把征服月球當做主要目標之一。蘇聯率先拍攝月球背面、率先用無人探測器登陸月球;美國則率先把人送上月球,還多達六次。在人類登月競賽中失敗後,蘇聯在一九七六年停止了月球競賽,美國也不再探月。

月球當時沒有被進一步重視,是因為登月耗資巨大,而經濟和軍事價值也不大。雙方都曾有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設想,例如美國一九五九年制定地平線工程(Project Horizon),但以當時條件,維繫一個有人居住的基地代價太大,機器人技術又沒有發展到足以承擔日常軍事基地操作的程度。美國曾有把月球做為核試驗場地的構想,甚至已提出方案,最後擔心影響月亮環境,妨礙人類登月,以及擔心國際影響,最終擱置。

月球上一片荒蕪,以當時的技術衡量,有價值的礦物不多。當時科學家最關注的是氦3(3He)同位素,它既沒有放射性,在理論上又可做為核聚變原料。它在月球背面儲量相對豐富,可望成為新能源。但美國科學家在地球試驗多年,至今也始終無法成功實現能商業化的氦3的可控聚變。加上在月球上開採和運輸成本之巨,這些經濟活動構思也只能存在於紙面之上。

於是雙方把太空競賽轉向其他方面,月球反而被冷落了。到了冷戰後期乃至冷戰結束後,蘇聯/俄羅斯的航天技術止步不前(但在一些方面靠吃老本依然先進),美國則優先考慮發展太空梭、太陽系和系外太空等探索。

中國登月步伐超越各國

二十一世紀初掀起第二波登月潮。幾個國家同時對月球探索產生興趣,包括中國、日本、印度、歐盟等後起的太空探索國家(組織)。它們順理成章地把登月做為發展自身太空探索的里程碑。日、印、中都在二○○八、○九年間實現探月突破,相繼實現航天器環繞和撞擊月球。

中國一步一腳印地持續推進登月的「嫦娥工程」。(翻攝自YouTube)
中國一步一腳印地持續推進登月的「嫦娥工程」。(翻攝自YouTube)

這時期的美俄也再提登月。俄羅斯受困於資源不足,無法執行計畫。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則提出「重返月球」口號。諷刺的是,本應最早重返月球的美國由於野心太大,希望在發展登月工程時,同時發展出一整套取代太空梭的系統,進度嚴重滯後,反而落在後頭。歐巴馬(Barack Obama)以「超支、進度滯後、缺乏新意」為由,取消了重返月球計畫,轉而投向登陸火星和小行星等更「花俏」的項目。於是登月計畫一耽擱又是八年。直到川普(Donald Trump)上台才重提登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