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再不覺悟,未來地方財政評比只能出「驗屍報告」

2015-12-19 13:58

? 人氣

那些,財政差的縣市如再不覺悟,未來地方財政評比只能為其出「驗屍報告」。(取自393公民參與平台)

那些,財政差的縣市如再不覺悟,未來地方財政評比只能為其出「驗屍報告」。(取自393公民參與平台)

「393公民平台」公布2014年的「地方政府財政昏迷指數評比」的檢驗報告,台灣20個縣市地方政府中,有13個財政狀況惡化(退步),花蓮與苗栗兩縣被診斷為「瀕臨腦死」。其實,危機不僅於此,未來幾年地方政府財政進一步惡化的風險高,如無能改善,未來有些縣市大概只能出「驗屍報告」而非體檢報告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地方縣市財政問題持續多年,但從未得到改善。許多地方政府抱怨是「財政收支劃分法」引起,因為中央「集權又集錢」,這是從「分餅」的觀點著眼,雖非完全無理,但未竟全貌。

從「造餅」的觀點看,則是地方政府也要負責任。撇開中央的統籌分配款與補助款不談,地方財源最重要來源是地方稅,其中包括:土地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契稅、印花稅、娛樂稅及特別稅課7種,其中,土地稅、房屋稅是最重要的稅收來源。這兩項稅收除了受到縣市房地產交易多寡的影響外,更受到縣市政府對土地與房屋評價高低的影響,因為徵稅的標準在評估價值而不在市價。

但地方政府向來傾向嚴重低估土地與房屋的價值─好聽的說法是與民休養、減輕人民稅賦,難聽但更實際的說法是地方政府考慮選票因素,既不敢亦不願提高評定價值,更不敢提高稅率。

這由去年立法院通過調高房屋稅率上限,授權由各地方政府決定稅率,但大部份縣市無意調高稅率一事,即可看出縣市政府「偏好輕稅」的傾向。依照學者估計,因而每年損失的稅收當在千億元以上,如果地方政府讓評定價格向市價靠攏,地方政府財政困境,即使未到百分之百解決,至少也紓解了7、8成以上。地方政府豈無責任乎?

此外,從地方財政好壞的縣市與區域看,也可看出台灣的「不平衡發展」。北市與新北兩個「北都」財政佳,南部與東部縣市財政表現就差,即使是號稱與北都並列六都的高雄、台南表現都不好,台南市長賴清德甚至可說是縣市長中,最重視財政紀律的首長,但台南財政依舊惡化列入「中重度插管區」,原因不是揮霍,而是自有財源減少超過1成,財源減少則是與經濟及產業發展有關。

因此,台灣的發展是城鄉差距與南北差距交織混合。對各地方而言,財政自主性要提高、體質要變好,最重要的就是地方的經濟與產業發展,這些能帶來更多人口、更繁榮的商業活動、更高的房地產價值與交易─這些代表的也是稅收的增加。顯然喊了幾十年的「平衡南北差距」,仍停留在口號階段,資源持續向北都高度集中。中央政府重大經濟與產業政策的規劃固然有關鍵的影響,但地方對各種生產活動是歡迎還是排斥、地方政府的政策是友善還是為難,也同時會對企業與產業的選擇有影響。

展望未來,今年的經濟低迷與房市衰退,明顯會持續到明年,地方的稅收必然受衝擊。在爆發苗栗財政危機後,有些縣市已有危機意識,努力節流還債,以免成為苗栗第二。但更多的縣市是要為新首長兌現選舉支票而增加支出。如果這些縣市政府不覺悟,努力開源節流,未來各地方財政的「昏迷指數」必然持續上升;幾年後可能又有幾個縣市,如今年的苗栗一樣:財政全垮、薪水滯發,只能出「驗屍報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