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深圳真是硬體新創天堂?

2015-12-11 06:30

? 人氣

深圳躋身全球創新城市。(檢源:深圳商報)

深圳躋身全球創新城市。(檢源:深圳商報)

上禮拜的專欄「Hardware真的很Hard嗎?」中,我解釋了為何我認為一般人認定中硬體新創難的部分(製造和零售),其實是相對容易搞定的部分。對於早期風險資本家來說,最難的其實是產品市場契合度,這部分幾乎是不可見的不確定性,很難用任何方式控管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讀者同意我這樣的分析——我也希望大家同意,否則創業或投資起來肯定陷入搶一窩蜂、完全競爭的陷阱——那麼綜觀近來許多稱讚深圳事硬體新創天堂的新聞文章,大家應該不難猜測到我對這種說法的看法。

深圳真的是硬體新創天堂嗎?

簡單來說:如果一間硬體新創的目的只是要能夠簡單快速地入手電子元件,方便地快速製造原型機,便宜地小批量試產,甚至是招攬(相對)便宜的工程師,那麼深圳的確可以稱為天堂。

可惜的是,這種「天堂氛圍」對於這間硬體新創能不能成為獨角獸成功退出,一點關係都沒有——若以為在深圳能夠快速便宜取得各種資源,就能夠使得硬體新創成功,就好像阿宅攝影迷買齊紅線大三元,就以為能拍出布列松水準的傑作一樣,基本上是本末倒置。

原因很簡單:您創業大哥能簡單便宜地搞出一個硬體原型或小批量生產,甘我這個小小的消費者屁事?

當一個消費者毫不遲疑地掏出腰包來買一家新創公司所創造的獨特產品時,他才不在乎這間新創公司花了多少血汗才順利開發出原型、搞定代工廠、跑完Pilot Run進而順利量產呢!能夠相對簡單地在深圳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會改變消費者是否願意支付與規格和效能無關的價格,來購買一家風險硬體新創所設計的感受性價值產品。

換句話說,苦勞就是苦勞,換不成功勞的。

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請看看下面這張這兩年成功退出的風險硬體新創的清單:

圖示
圖示

大家可以發現:這裡面的新創不管葫蘆裡在賣啥,全都是美國新創,沒有一間跟深圳有直接關係的。其中Fitbit的代工廠直到去年第四季為止都只有一間:美國那貴松松的Flextronics, Nest最早的代工廠是某台灣大廠,GoPro和DropCam直到去年為止主要是由台灣的群光代工。就我有限的知識裡,這裡面沒有一間是曾經在初期跑到深圳,然後驚嘆於在華強北可以迅速買到各種元件,在郊區可以迅速打樣,在東莞可以找到便宜工廠小批量生產,因而取得今日的重大成功的——半間都沒有。

相反的,扣除才剛開始小量出貨的Oculus,以及主力市場在歐洲、日本和中國的Misfit,其他所有的成功新創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它們都是以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為主要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