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令和元年」前夕的卒業回顧

2019-04-10 05:50

? 人氣

蒙馬特的午后。(楊建銘攝影作品)

蒙馬特的午后。(楊建銘攝影作品)

年初和總主筆夏珍討論每週專欄暫告一個段落時,抓的時間點是四月中、專欄滿四週年的日子,想的是四年剛好也是一般人完成大學學業的時間,最後來寫一篇「卒業」回顧之類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沒想到剛好這也是日本公布新年號的時間點,這幾天日本和外國媒體對於新年號「令和」的褒貶不一,還有社群網路上大量的惡搞。笑歸笑,也提醒了我這個專欄剛好也是平成最後完整的四年中,我對於風險資本和新創產業的一點觀察和意見。

四年前開始寫這個專欄時,覺得自己從小到大雖然沒有過過靠爬格為生的生活,但一直都有固定寫作的習慣,每週交個短短的專欄文應該不是太大問題。四年下來的個人領悟是:的確專欄這種東西要每週交稿並不難,但是我們Hardware Club基金管理和投資業務涵蓋歐亞美三大洲,我自己一年有四到五個月在出差旅行,時區不斷跳來跳去,有時候半夜在旅館醒過來,一片漆黑中會突然不確定自己在哪個城市。加上各個主要國家投資最忙最熱的時間不一,在這種規律有限的工作節奏下,要維持每週一篇專欄比想像中辛苦很多。

儘管如此,階段性任務算是達成了。回首這四年超過兩百篇專欄文,雖然有些看起來有點廢(特別是每年初撞期兵荒馬亂的CES時⋯⋯),但大多數文章應該都有最低限度的閱讀價值或甚至保存價值。

「寫得這麼自爽的話怎麼不再寫下去呢?你這樣停掉,以後我們失眠要靠什麼來催眠入睡?」長期讀者抱怨道。

事實上許多我所敬佩的風險資本家都有寫作的習慣,本專欄常出現的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弗烈德・威爾遜更是每天一篇部落格文,十數年來如一日。停掉中文這邊的專欄並不是因為發懶,我們Hardware Club投資業務畢竟主要以歐美為主,停掉中文的專欄可以讓我更專心寫英文的文章(並且省掉很傷腦的英中文互換),能夠跟更多的風險資本家和創業家交換意見,以英文作為風險資本的預設語言來說,是合理的決定。

根據和夏姐的討論,今後風傳媒應該還是會有不定期翻譯轉載我的英文文章的機會,所以我也不會像是去了火星一樣。至於這最後的一篇固定專欄,就讓我回顧一下這四年來兩百多篇文章中,自己認為值得收藏的文章。

首先我想點出跟金融理論最相關的文章。

跟我沒有私交、只透過這個專欄認識我的讀者,可能會以為滿嘴金融理論的我是金融科系畢業。事實上我是電機科班,職業生涯前十二年、包含發神經去搞新創的四年都是做晶片設計的工作。不過經濟和金融一直都是我個人的興趣,即使是工程師生涯的那十二年,業務之餘我啃了大量的經濟學和金融理論相關書籍。邁入中年才進到HEC Paris的Part-Time MBA時,我想說乾脆就趁這機會把金融相關的知識系統化,因此也「順便」開始了CFA考試的準備和參加,就這樣一邊工作一邊唸MBA、一邊轉行和合夥人一起啟動Hardware Club,一邊在一年半內考過三級CFA,並在去年投資工作滿四年時取得了持證人頭銜。這個蜿蜒曲折的背景,讓我在跟多數風險資本家或創業家討論時,總覺得有些事情用更金融的方式討論、而不是只是整天嚷嚷著「顛覆」,可能會更有趣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