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令和元年」前夕的卒業回顧

2019-04-10 05:50

? 人氣

綜觀以上總計十七篇,讀者可以清楚看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我重視「每年營收成長速度」甚於「獲利」
  • 我在乎「毛利」的計算是否正確地包含名目上是「行銷支出」但實際上應該累計入「銷貨成本」的項目,特別是用戶補貼
  • 我對於損益表最下方的、會計上的「淨利」興致缺缺,因為對於高速成長的新創來說這個「淨利」嚴重受到與折舊攤提以及員工分紅費用化的扭曲
  • 我更重視營運現金流,以及經過仔細思考後計算出來的自由現金流
  • 如果可能的話,我會想辦法計算出「單位經濟」(unit economy)
  • 作為風險資本家,我很在乎上市時投資人和創辦人各自佔股的比例,以及他們和公司營運效率的相關性

行筆至此,我要感謝四年來支持本專欄的讀者,尤其是頭殼壞掉花錢請我「喝咖啡」者(那些請喝莊園咖啡,還每個月請的,你們真的應該去看一下精神科醫生)。我寫這個專欄從來不是為了收入,而是希望有一個平台能夠和大家分享和辯論風險資本和新創,我自己也能因此得到靈感。也要感謝風傳媒的創辦人張果軍、總主筆夏珍以及呂紹煒,他們從來沒有干涉過我所寫的內容,讓我能夠毫無顧忌地自由發揮。

最後要感謝引薦我給夏珍的胡一天,一天和我其實當年是電機系籃球隊隊友,差別在於他在場上飛奔灌籃時我在坐板凳,還有他到哥倫比亞大學唸碩士提早棄明投暗,改唸金融工程並進了華爾街工作,我則繼續在電機專業打拼了十二年,才決定跳下火海。一天的文章深、廣且長,結合古今中外歷史典故和哲學思維,建議有興趣挑戰更深刻的金融閱讀讀者可以參考一下。

四年說長不長,放在新創的時間維度裡只是一眨眼的時間,說短不短,四年前專欄討論的熱門話題(例如群募)有一些現在都已經成了遙遠歷史。未來我會持續在自己的英文部落格撰寫相關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歡迎移駕,繼續和我唇槍舌劍——但不用再請喝咖啡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